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農產品期貨市場『金礦』待挖
2007-03-22 10:40:1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李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2日電 去年冬天,望奎縣東昇鄉的農民們一直被一種喜悅牽動著———在期貨公司專家的幫助下,玉米以1.04元/公斤賣出,實實在在地賣了一個好價錢,真正享受到了增產增收的成果。

  據了解,像望奎縣的農民一樣,我省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享受到農產品期貨帶來的高收益。

  農產品期貨促增收避風險

  據了解,期貨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端產物,它具有發現市場價格、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

  由於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專業性強,普及性差,在我省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認識的轉機出現在2003年10月9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給我省寫了一封《關於確保種豆農民增收的緊急建議》的信,主要內容是在大豆受災減產的預期下,國內外大豆價格漲勢迅猛,大連大豆期貨價格已漲至每噸3000元,為豆農增收提供了絕好時機。但作為主產區的黑龍江省農民並不了解市場情況,有可能被現貨商壓價收購,建議黑龍江省盡快為豆農提供最新的國內、國外大豆供求和價格等各類信息,讓農民及時了解大豆價格情況。同時,朱玉辰也提到希望農民能夠利用期貨價格來把握糧食銷售時機,確定合理價格,增強自我保護能力。10月11日,一次為農民提供大豆期貨市場價格的『特快信息服務』在我省傳媒上鋪開。從10月12日得到信息開始,大豆賣出價很快從2.2元/公斤漲到2.8元/公斤,以我省當年大豆產量500萬噸、商品量400萬噸計算,當年我省農民種豆收入理論上將增收20多億元。

  大通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稱,從那時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重要作用被更多的人認識。農產品期貨市場價格是眾多的市場參與者,包括農產品現貨生產商、銷售商、加工商等與農產品市場相關聯的個人和企業在充分分析現貨市場的種植、生長、收獲、天氣等自然環境以及國家政策、供求數量、進出口數量等社會環境各種復雜情況後,對未來價格做出的判斷,具有預期性、權威性、連續性的特點。期貨市場是能夠進行雙向交易的市場,與現貨市場相結合,在兩個市場實行套做,能夠有效地將現貨市場的風險轉移到虛擬的期貨市場中,在期貨市場中又進行了再分散。由於期貨市場的交易是持續性的,那麼賣糧就會逐步變成持續性的行為,而不用等到收獲季節集中銷售,避開價格低谷。通過了解、參與期貨市場,規避因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而造成收入的大起大落,將利潤鎖定在預期范圍內。

  而政府與糧食生產大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的預期價格,能夠提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標准化,提高農業競爭力,為訂單農業提供避險工具,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密切配合,互助互補,能夠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促進農村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期貨市場蘊含巨大潛力

  近年我省糧食產量屢創新高,期貨市場特有的『發現價格、套期保值』的功能使得農產品期貨對我省經濟尤其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已經開始顯現。我省是全國黃大豆的主產區,也是玉米的主要產區,深厚的現貨背景使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我省有著廣泛的基礎,經過多年的細心培育,在我省的廣大農村,無論是否參與期貨交易,農民和農業相關部門對期貨市場的功能都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認識。大多數農民關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開始嘗試參考期貨價格來指導自己的種植品種、種植面積和銷售價格,農民開始學會利用期貨市場來保證和增加自己的農產品銷售收入。

  數據顯示,無論是交易量、交易額還是兩項在全國的佔比我省都還很低。如果說,期貨市場是一座『金礦』的話,我省挖掘得還遠遠不夠。

  與我省關聯緊密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從2005年開始,在東北三省一區實施『千村萬戶市場服務工程』,這個工程是大連商品交易所在我國糧食主產區實施的一項系統化市場服務工程。即通過對種糧大戶、農村基層乾部、農村合作組織、糧食流通企業進行大規模市場知識培訓、大范圍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大力推動建立『公司+農戶、期貨+訂單』新型農業訂單模式試點,引導農民樹立市場理念,幫助農民利用市場機制種好地、賣好糧,有效規避市場價格風險,實現長期穩定增收,我省僅有望奎縣是其試點,試點數量顯然太少。

  期貨市場亟待做大做強

  黑龍江證監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從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應該進一步發掘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功能,使其為經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我省期貨市場要做大做強,首先應該積極推廣普及期貨知識,促進現貨市場的相關企業、組織以及糧食種植大戶能夠利用期貨市場的相關知識指導產品生產、流通,在對期貨市場有了充分了解後可以進一步參與到期貨交易中,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

  其次創建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良好環境至關重要,而這需要三方面的支持。銀行的資金支持,建議由政府相關職能機構或行業協會為媒介,搭建由期貨公司、糧食和農產品經營龍頭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及農戶組成的將生產、流通及金融服務進行有效對接的區域農業發展平臺;需要工商、公安部門的支持,維護期貨市場的正常秩序;需要交通運輸部門的支持,建議由政府出面協調鐵道部門對糧食運輸給予支持,設立一條專用的糧食運輸鐵路線十分必要。也可以由鐵路、糧食部門共同成立物流公司,保證糧食運輸尤其是參與農產品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糧食運輸。

  再次要推動、促進成立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鼓勵通過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參與期貨市場。要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必須要把農民聯合起來,實現規模化種植,便於使用機械化,同時還可以標准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有實力與收糧企業在收購價格等環節上進行談判。成立經濟合作組織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合作組織+農戶、訂單+期貨』的形式有利於發展壯大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值得推廣。

  此外,我省還要積極配合期貨交易所開發新的交易品種。大連期貨交易所在黃大豆一號的基礎上又陸續推出了豆粕和豆油兩個大豆系列品種,並推出了玉米期貨交易,對我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目前,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在研究稻谷期貨交易,如果稻谷期貨能夠盡快推出,將為我省農產品市場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我省還有必要爭取設立農產品期貨交割庫。農產品交割是期貨交易的一個重要環節,期貨合約到期後,如果不在期貨市場進行對衝操作,就要進行現貨交割。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是大豆和玉米的主產區,也是主要的消費區,大量的油脂企業,大豆、玉米深加工企業需要大量的大豆和玉米,現貨交易量很大。雖然通過期貨市場能夠買賣現貨產品,但是如果都必須從大連周轉,費時費力。在哈爾濱市設立一家交割庫,為現貨交易搭建了一個方便的平臺,有利於真正拓寬現貨市場的銷售渠道,完善市場流通環節。

  新聞鏈接

  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

  期貨市場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市場。這種買賣是由轉移價格波動風險的生產經營者和承受價格風險而獲利的風險投資者參加的,在交易所內依法公平競爭而進行的,並且有保證金制度為保障。保證金制度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用較少的錢做較大的買賣,保證金一般為合約值的5%~15%,與現貨交易和股票投資相比較,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上投資資金比其他投資要小得多,俗稱『以小搏大』。期貨交易的目的不是獲得實物,而是回避價格風險或套利,一般不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在於給生產經營者提供套期保值、回避價格風險的手段,以及通過公平、公開競爭形成公正的價格。

  來自黑龍江證監局的統計,我省期貨市場目前正常經營的期貨公司4家,營業部3家,去年代理交易量為1043萬手,代理交易額2988億元,其中主要農產品交易情況如下: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