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電 張淑霞是東寧縣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的業戶,雖說現在不是木耳的銷售旺季,但供不應求的市場走勢仍讓她一天下來忙得不亦樂乎,僅3月12日一天,她就為來收購的客戶聯系到了1萬多公斤的木耳。張淑霞說,她銷售的木耳主要來自綏陽鎮,但因產量供應不上,還得從吉林和南方一些省、市收購,現在一年銷售500噸木耳不成問題。
在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像張淑霞這樣的木耳銷售大戶並不鮮見。
在綏陽鎮,黑木耳已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一號產業』。2006年全鎮發展黑木耳1.2億袋,僅此一項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027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1%。何因至此?不斷完善網絡經營,擴大外銷份額,搶佔海內外市場,批發大市場的有效運營,有力地拉動了該地黑木耳產業的快速發展。
2004年,綏陽鎮斥資2200萬元,建成黑木耳批發大市場,高標准建立了功能完善的信息發布系統和網絡諮訊平臺,與全國各地的同類批發市場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傳遞、網上洽談和電子商務。市場運營3年來,全國各地采購商爭相雲集,帶動全鎮長期從事黑木耳營銷經紀人達1600多人,他們集聚周邊市縣及吉林、內蒙等地的木耳銷往全國各地,年交易量2500萬公斤、交易額10億元,實現『買東北、賣全國』,成為省級農業產業化先進龍頭企業、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和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場。
一個鎮,多次組織營銷隊伍赴國內大中城市,在北京、上海等國內3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營銷網點近百處。該鎮的綏陽綺麗山珍加工廠在大連設立山產品配送中心,年銷售優質黑木耳塊20噸,產品佔據了大連黑木耳市場的絕大份額。該鎮發揮地緣、口岸優勢,與俄羅斯、日本等國客戶建立長期購銷關系,年出口黑木耳200噸以上。
該鎮實行放寬政策、放水養魚等促進機制,加速建立黑木耳生產經銷協會,為農民統一提供技術輔導、原料供應和銷售信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開展有序經銷,提高了黑木耳市場價格平抑能力。陳景全是綏陽鎮綏西村的一名普通農民,2006年,他發展黑木耳20萬袋,產量達7000公斤。由於質量好,他的木耳每公斤賣到52元,銷售收入達到36萬元,純利潤達到20多萬元,陳景全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黑木耳生產大王。目前,全鎮共發展黑木耳生產經銷協會會員4700餘人,帶動全鎮80%的農戶發展黑木耳產業,產品全部適價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