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整托』老師家孩子挺難過
2007-03-25 08:08:5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張宏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電   『媽媽,我保證好好學習,回家就寫作業,這學期別讓我住老師家了行嗎?』看著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哲哲乞求的目光,喬女士的心裡很不好受,可『為了孩子好』,她還是硬起了心腸。

  近年來,哈爾濱市為數不少的孩子被家長以重金『整托』在老師家。專家表示,此舉嚴重傷害孩子的感情,不利於其健全人格的培養。

    學生:  住老師家情緒緊張  想念父母難露笑臉

  7歲的哲哲是哈市道裡區一所小學的一年級學生。滿身的名牌服裝和書桌上精美的各式文具讓人一看就知道,他來自於一個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可他卻不願意和別人談起自己的家和父母。哲哲從上學起就被做生意的父母以每月1800元的價格『整托』在了老師家。在記者許諾會幫他向媽媽說情讓其回家住後,他纔說出了在老師家生活的情形。

  『住老師家讓我覺得很沒意思,而且很緊張。』哲哲對記者說,他現在住在語文老師家,只有星期天纔能回自己家住。每天在老師家吃飯,跟著老師一起上學、放學,老師還會在家裡給自己安排作業、輔導學習。他知道老師肯這樣照顧自己,是因為媽媽給老師錢了。老師對自己挺親切的,但要求他每天必須嚴格按照作息時間起床、睡覺、寫作業,看電視和玩的時間幾乎沒有。老師家的冰箱裡放滿了水果、冰淇淋等,可他從來不敢主動開冰箱找吃的,因為怕老師生氣。老師家的電話他也不敢隨便打。一天下午放學後肚子疼得厲害,他不敢告訴老師,只好忍到了晚上,等老師全家都睡著後,纔偷偷地用客廳裡的電話打給媽媽。哲哲不明白,爸爸媽媽總說讓他住老師家是為他好,可別的同學在自己家住就不好嗎?

  每天放學時間是南崗區一所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亮亮最難過的時候。老師宣布放學了,別的同學都飛奔出教室,和等在門口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回家。而他卻只能坐在教室的角落裡,不管是半天課還是早放學,都得等著和班主任一起下班回『家』。每月1500元錢『整托』在老師家的生活已經持續一年多了,亮亮坦言,他不喜歡住老師家。老師的女兒上大學了,他就住老師女兒的房間。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很少走出那個房間。住老師家讓他覺得很不自在、很孤單。每當聽到老師在電話裡對女兒噓寒問暖時,他都會難過,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和老師的特殊關系,他總感覺班級裡的同學都防著他、不喜歡他,因此在學校,他幾乎沒有朋友。這學期開學時,他收到了父母的一個禮物,是一部小靈通電話。他高興地對記者說,這是他積極爭取到的東西。老師家有電話,他不好意思隨便用。現在有了小靈通,想媽媽的時候就可以打電話了。

  上初中一年級的小剛,年紀不大卻是一個老『寄宿生』了。從上小學四年級開始,他就被『望子成龍』的父親『整托』在老師家。即便是寒暑假,也有大半時間是在老師家度過的。『整托』三年,小剛換了5個老師家,原因都是老師嫌小剛太淘氣、太難管了。最初的一個老師是小剛的班主任,與班主任的『特殊關系』讓小剛在班級裡成了『特權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寫作業對付,老師也拿他沒辦法。一年後,班主任提出不『管』小剛了。後來,小剛發現,他越是淘氣、不聽話,就越沒有老師願意接納他,他反而有機會回家住。小剛對記者說,他其實也想當個聽話的好孩子,可一想到老師是因為收了爸爸的錢纔總管著自己學習,心裡就生氣。有時,父母會買一些名牌服裝和進口水果到老師家看他,可小剛仍然不高興。他認為,父母給他買貴重東西是因為沒能好好照顧他而覺得有所虧欠。

  

  家長:  老師教育讓人放心  父母也是為孩子好

  『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住老師家也是為他好。』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整托』在老師家的孩子大多來自富裕家庭。平時工作忙、自認為教育水平不高等是家長選擇讓孩子『整托』在老師家的一個原因。但更主要的是,他們相信老師會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做建材生意的馬老板有一個讀小學的女兒,從女兒出生起妻子就辭去了銀行的工作,當起了『全職媽媽』。去年女兒上小學了,他們花了不少擇校費把女兒送進了南崗區的一所名校。可女兒的公主脾氣總也改不了,在學校有老師管著還好,回到家後就知道玩,讓寫作業就說肚子疼。無奈,夫妻二人經過商量,將女兒『整托』在班主任家,每月給班主任1600元錢。這樣孩子不僅能按照老師科學的方法學習、生活,在學校也能得到更多的關照。馬老板告訴記者,錢對他來說不成問題,只要對女兒成長有利就行。

  說起『整托』在老師家的兒子哲哲,喬女士也是眼圈發紅。最讓喬女士尷尬的是,一次她去學校看孩子,隔著校門和兒子說話,兒子7歲的同學突然跑過來質問她:『為什麼不讓哲哲回家?哲哲每天看不到爸爸媽媽多可憐呀!』可心疼歸心疼,喬女士仍然堅持讓孩子住老師家。喬女士對記者說,自己開花店,丈夫經營網吧,平時兩個人都很忙,孩子在家住就得過飲食無規律的生活。而且自己夫妻兩人文化水平都一般,也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功課。讓孩子住在老師家,生活有人照顧,功課也有人輔導。雖然一個月1800元錢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可為了孩子能在小學期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她這錢掏得心甘情願。

  因為長期『整托』在老師家,在哈市香坊區某小學讀五年級的婷婷和父母不怎麼親,甚至有敵對情緒。每學期開學時,婷婷都會因為不想住老師家而與父母發生激烈的爭執,但她的父母卻始終堅持。『讓她住老師家是為她好,現在她不願意是因為不懂事,等她長大上了大學,自然就理解父母現在的苦心了。』她的父親王先生說,孩子『整托』期間,學習成績確實有所提高。自己和妻子經營水果生意,每天起早貪黑,就是想讓孩子能過上好日子,好好念書,將來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現在的孩子都很難管,在家裡根本不聽家長的話,

  等到孩子萬一學壞了,當家長的後悔都來不及。孩子都怕老師,老師在家可以督促指導孩子學習,從校內到校外的24小時貼身看護還能避免孩子亂交朋友、染上泡網吧等惡習,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專家:  嚴重傷害孩子感情  容易誘發心理疾病

  『24小時接受學校老師的貼身監護,而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十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采訪中,一些教育、心理學家紛紛表示,孩子『整托』老師家弊大於利,家長不該如此推卸責任。

  『家長將孩子「整托」到老師家,主要是出於對孩子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培養上的考慮,但結果很可能會事與願違。』哈市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明確表示,反對家長將孩子『整托』在老師家。一位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語文老師告訴記者,她曾經教過多個有『整托』老師家經歷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往往與小學期間相差極大。其中不排除『整托』老師為給家長交代而在考試前給孩子進行針對性輔導的可能。孩子的考試成績雖然很好,但並不代表孩子學習好。『整托』的孩子長時間在老師的監督下被動學習,一旦脫離監督、結束『整托』生活往往會出現學習自覺性差等問題。此外,關心照顧學生,應該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老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必須有師道尊嚴,白天站講臺,回家後為了錢給學生做飯等,不利於教師威信的確立,必將給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負面影響。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專家楊飛龍表示,孩子的教育受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以父母為核心的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換句話說,父母與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長希望通過24小時老師看護的方式,來彌補自己沒有時間教育子女的不足,是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這種教師代替家長的方式,會讓家長與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共同面對困難、共同解決困難的機會,雙方代溝越來越深,溝通越來越難。家長花重金僱老師看護教育孩子,結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

  黑龍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的彭濤理事指出,目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社會性的問題。小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方面的重要成長期,既需要來自老師的威嚴教導,更需要來自父母的親情愛撫。『整托』學生長期在老師的監督下學習、生活,產生的壓抑感會給其心理帶來嚴重傷害。孩子生活中缺乏來自家庭、父母的關愛,情感無法宣泄,很容易誘發抑郁、自閉甚至狂躁等心理疾病,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