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各城區的婦幼保健機構以及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市兒童醫院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哈爾濱市孕婦因感染梅毒而被迫接受引產的有12例。婦幼保健專家稱,如此多的『梅毒兒』出現與近年來絕大多數新婚夫婦拒絕婚檢有直接關系。
據道裡區婦幼保健院婦保科主任劉激來介紹,去年11月,一位懷孕6個多月的孕婦來該院做產前檢查時,被查出感染了梅毒,還未出世的孩子只能接受引產手術。該孕婦說,結婚前她認為婚檢太麻煩,為圖省事沒有檢查,沒想到影響到孩子。
據劉激來講,自2003年10月1日開始實行婚檢自願制度以來,該院婚檢率大幅下降,由2003年的84%下降至2004年的1.29%,2005年婚檢率為1.09%,去年為1.22%。同時,懷孕期間被檢查出感染梅毒、淋病、乙肝的孕婦人數卻不斷增多。從2004年至今,已有多位孕婦因感染了這些疾病被迫接受引產。去年,主動到該院接受婚檢的共有155人,其中80%以上是軍婚等必須接受檢查的人群,普通市民寥寥無幾。
根據有關規定,患有艾滋病、淋病、梅毒以及醫學上認為影響結婚和生育的其他傳染病未治愈者和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發作期間應暫緩結婚的不予辦理結婚登記,這些病癥大都可以通過婚檢發現。
記者從哈爾濱市有關部門了解到,2003年以前,哈爾濱市從未出現過染有梅毒、淋病或尖銳濕疣病毒的孕婦。2004年以來,哈爾濱市各區縣婦幼保健院平均每年都能檢查出乙肝孕婦500餘例、梅毒20餘例、淋病10餘例。據有關專家講,這些孕婦的患病導致腹內胎兒未出生便已染病,且終生無法治愈,很多孕婦只能接受引產手術。婚前檢查是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有效手段,很多新婚夫婦礙於傳統觀念,有的嫌麻煩、有的抱著僥幸心理拒絕婚檢,最後導致胎兒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