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電 冰雪節期間的哈爾濱,全市繁華地帶幾乎到處都有冰雪景觀。各大景區為了吸引眼球更是頻出奇招:各種國際國內大賽、邀請明星……而面對哈爾濱市區內的滿眼冰雪景觀,旅行社、各景區似乎也各有說法。
旅行社:因成本高回避某些景區
游客能看到什麼景觀,旅行社最有決定權。出於對成本的考慮,一般旅行社會將游客帶到價位相對較低的冰雪景區。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表示,到哪兒都是看冰雪,兆麟公園門票便宜,所以他們不會將游客帶到冰雪大世界。
天馬旅行社地接部張經理說:『事實上,晚上時間選擇冰雪大世界還是冰燈游園會是衝突的。』在白天,他們安排游客去的是太陽島雪博會。『基本不會選擇冰雪大世界。』因為冰雪大世界的門票即使能打到八九折,還要高出雪博會很多。『冰燈游園會與雪博會二者不衝突,且特色鮮明。』所以他們一般安排游客上午游太陽島,黃昏和夜間游兆麟公園。
而專家表示,旅游企業出於成本考慮,不選冰雪大世界本無可厚非。也有旅行社認為,在一個地方既玩冰又賞雪需要一個超級大的空間,否則游客會感覺單調狹窄,而現在冰雪大世界難以滿足這種需求。
景區:某些景觀浪費了資源
盡管近年冰雪游客增多,但在一個時期的相對數量是穩定的。以三大景區為主的各『支橕點』形成了游客過度分流的局面。緣於此,很多景區都抱怨『吃不飽』。每年規模號稱市內第一的冰雪大世界更感到了市場無序的壓力。冰雪大世界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游客過度分流,項目的贏利模式一直存在壓力。
這位人士說,業界對哈爾濱冰雪景區眾多歷來都是褒貶不一。『其利在於宣傳冰城,到處是冰,可以增加冰城的氣氛,游客的第一感覺好。』但他認為其弊在於資源浪費,很多景觀只是圖個熱鬧,甚至『浪費游客眼球』。此外,大量冰景由非專業人員建設,效果難以保證,同時,非專業人員制作的冰景其維護也成為老大難。哈爾濱的冰景一般可持續2個月,但很多景區不到1個月就會融化,以致於給游客留下負面印象。
業內人士指出,在這一點上,或許國外的主題公園經營實踐可資借鑒。迪士尼樂園在美國本土僅2家,歐洲、日本、香港各1家。它投資大,規模大,但人氣極高。而哈爾濱市在短時期內冰雪景觀林立,實際上提出一個課題:如何進行有效資源整合。
冰雪品牌:亟待有效整合
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曾一度藏在深閨,雖然冰雕藝術揚名海內外數十年,但真正形成產業還應從本世紀算起。2000年初,第一屆冰雪大世界橫空出世。一時間,國內冬季旅游號稱『南有三亞,北有哈爾濱』,冰城的冬季旅游品牌也在逐漸成長。
但業界公認的是,哈爾濱的冰雪品牌遠未形成合力。在宣傳上,哈爾濱各景區的傳統是『自己顧自己』。在冰雪節開幕前,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滑雪節等都是各自四處尋找買家。
不可回避的是,鄰省的冰雪營銷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長春無佳處取冰,沈陽冬季相對短暫。但近幾年,吉林市、長春市等地都是政府統籌宣傳,甚至當地政府出資為長春淨月潭在中央電視臺打出了滑雪廣告。雖然我省也在中央電視臺早間時段打出冬季旅游廣告,但哈爾濱的整體冰雪品牌營銷剛剛開始———三大景區在本屆冰雪節開幕前曾嘗試聯合在北京舉行了冰雪旅游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