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電 3月23日,記者在方正縣德善鄉見到了馬同慶,他正在自己新建的廠房裡檢修制冷設備,這個食品冷凍保鮮廠是他去年投資近千萬元建的,冷凍能力達到4000噸。幾天前,他與當地農民簽訂了5600畝粘玉米種植包銷合同,他提供了800公斤玉米種子,並且每畝地先支付了200元訂金。去年馬同慶簽了2300畝合同,加工了600萬穗保鮮玉米,今年的目標是2000萬穗。
出國留學的年輕人很少有馬同慶這麼『土』的。小寸頭,個不高,車軸漢子,說話慢吞吞的。可就是這個35歲的農村青年,四年時間建起了哈爾濱東部最大的綠色食品冷凍保鮮公司,成為方正縣打工創業典型。談到創業歷程,馬同慶說他只不過利用了自己的人緣地緣,謀到財源。
馬同慶的姑父是個日本遺孤,1992年全家回到了日本。馬同慶1995年去日本打工,8年的時間裡他掙到了『第一桶金』。2003年他回到了方正,帶回了創業資本,也想到了好的創業項目,那就是為在日本的華人提供家鄉的乾豆腐。他說方正人在日本的有近4萬人,只要有一半人還想吃到家鄉的特產,那對他來說就是個無比廣闊的市場。實踐證明,馬同慶從人緣地緣入手的打法相當高明。
回到方正後,馬同慶的想法得到了方正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方正縣正在千方百計的尋找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道路。2003年9月他投資80萬元在方正縣大羅密鎮建廠,12月份乾豆腐就運往日本了。
馬同慶請來了兩位師傅付建全、張玉傑,他們都是當地有名的『乾豆腐王』,祖祖輩輩乾這行兒。師傅的『絕活』在產品中充分顯露出來:乾豆腐薄得隔著一層能讀字,不但色正味香,而且還保留了綠色天然的『土味兒』。
土乾豆腐也得鍍金賣。他們給乾豆腐注冊了『歐伊稀』品牌,是日語中的好吃的意思。以往豆制品易變質、難保存,他們設計了塑封包裝,有的保鮮,有的速凍,一般『五一』前都是新鮮的,空運過去。經過這麼一倒騰,大羅密乾豆腐身價往上躥。不但旅日華人喜歡吃,本土日本人也愛上了這口兒。當年僅兩個多月,向日本出口乾豆腐13噸,創匯150萬日元,第二年就發展到100多噸。
馬同慶隨後又開始生產加工保鮮油豆角和粘玉米。如今他的產品不僅銷往日本,還銷到國內的一些大中城市。馬同慶的保鮮工廠給農民帶來很大效益,去年與他簽訂合同的農民,每畝地純收入達到了500多元。
馬同慶現在乾勁可足了,作為方正縣人大代表和僑聯副主席他感到很有壓力,他說在日本打工的經歷磨練了他的意志,強化了他的歸屬感,在發展企業的同時,時刻想著回報社會,造福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