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電 目前,哈爾濱市的冰雪旅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然。在冰雪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哈爾濱將氣候當成自己與其它城市開展旅游競爭的比較優勢。
而近幾年,哈爾濱市頻頻遭遇程度不同的暖冬。依賴天然資源的哈爾濱冰雪旅游產業,必須面對暖冬這個新問題,於是對各景區進行資源整合的呼聲日漸高漲。
暖冬讓冰雪產業措手不及
近幾年,各景區景點的取冰期往往由於暖冬而延後,給景區景點正常納客帶來壓力。剛剛過去的冰雪節無疑又遭遇暖冬的困擾。來自哈爾濱市氣象臺的消息說,剛剛過去的冬季是哈爾濱市有資料記載以來最暖的一個冬季。這個冬季平均氣溫為-10.0℃,比歷年同期高3.9℃,暖冬現象異常。
暖冬讓各大景區非常被動。為應對暖冬,太陽島雪博會推倒風蝕較重的雪雕,重新制雪,新堆制雪塊,對園區200餘座雪塑景觀進行大型『整容』。冰雪大世界也組織千餘名能工巧匠對冰雪景觀進行維修。冰燈游園會景點的維修、加固行動也比往年提前了近半個月。
春節前的一場大雪使得飽受暖冬困擾的各景區景點稍稍松了一口氣。不料春節後白天氣溫基本在0℃以上,使得彩燈游園會由配角變主角。
暖冬惠及小而精的景觀
哈爾濱市社科院旅游所王晶認為,要控制冰雪景觀的規模,不必每年都把冰雪景觀最大化。因為暖冬來臨之後,冰雪景觀的有效觀賞期會縮短,臨時維護耗費也大。規模大,投入就高,成本就大。所以在制作之前要充分考慮規模,企業效益纔能相對提高。
王晶認為,暖冬來臨時,冰雪景觀的成本加大,其體量將受到影響,這就要求冰雪景觀要棄大求精。為應對暖冬,幾大景區要有錯位經營意識,突出特色,政府要整合資源,加強規劃。太陽島應增強雪雕景觀的參與性、體驗性;冰雪大世界應成為娛樂性的主題公園,主打冰的娛樂性。暖冬對小而精的景觀是個機遇,為應對暖冬,兆麟公園應注重冰的技藝,發揮精雕細刻的傳統優勢。
可給景區特殊政策
哈鐵國旅集團總經理楊科認為,下雪時,各景區增多的游客多為本地市民,外地游客一般是憑運氣纔能體驗下雪的樂趣。但冰景就不一樣,外地游客可以有備而來。對於各景區而言,搞冰的就搞冰,搞雪的就搞雪,避免互相攀比。這樣,游客的選擇餘地也大,門票價格也能降下來。現在,有的景區強調有冰又有雪,但這樣很可能反而被邊緣化。他認為,暖冬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各景區應進行科學的規劃分工,應突出重點。這樣,哈爾濱市的冰雪產業對外也容易樹立整體形象。
有業內人士建議,兆麟公園應建設中小型冰燈景觀,萬一遇到暖冬,其它景區大型冰景融化時,中小型冰燈就有了用武之地。因為小型冰燈當日融化後,可連夜趕制,次日再展出新的小型冰燈。這和哈埠冰燈師傅赴南方城市展示差不多。這樣不增加太大的成本。萬一遇到暖冬時,小型冰燈等於為大型冰燈、冰雕救場,游客無論何時都能賞玩冰藝術。大小分工,可互相彌補不足。可考慮給兆麟公園適當政策,在冰雪大世界開園前、閉園後和暖冬時,讓小型冰景吸引游客。
但是,這能被眾多冰雪景區建設者接受嗎?
看來,冰雪資源的整合,一個時期之內還沒辦法得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