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伊春市的小雪今年9歲,聰明伶俐。從去年6月份開始,她感覺渾身乏力、腹脹,到哈醫大一院檢查被確診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小雪的病情發展得很快,如果繼續發展將轉變為急性白血病,救治的惟一方法就是馬上進行造血乾細胞移植。可是小雪是獨生女,而且在骨髓庫中也沒有相匹配的骨髓。在全家人感到絕望的時候,醫院傳來一個好消息:小雪的父親與小雪配型成功,屬於半相合型。但是這種『異基因半相合移植』存在排斥反應等並發癥,而且父女倆的血型不同,移植難度和風險性非常大。為了挽救小雪的生命,周晉教授帶領的哈醫大一院血液內科醫務人員決定挑戰高難度。
今年1月23日小雪進入無菌病房開始治療,2月2日接受了骨髓移植。移植後,小雪曾出現肝髒損傷、溶血等並發癥,在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護理下得到了有效控制。2月15日小雪9周歲生日的這天,醫生驚喜地發現小雪的血象恢復正常,這標志著骨髓移植成功。小雪在生日這一天重新獲得了父親給予的第二次生命。
小雪骨髓移植已經近60天了,其造血恢復正常,血液基因已經轉為其父親的基因,沒有嚴重的排斥反應,可以離開無菌病房,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據介紹,在骨髓移植手術中對免疫系統組織配型位點要求很高,配型位點全相合為6,相合程度越高排斥、術後反應就越低。同胞兄弟姐妹是首選,有25%的機會完全相符,父母與子女的骨髓血只是半相合。在小雪和父親的骨髓配型中,配到了4個位點。我國目前多為獨生子女,很多白血病患者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只能從骨髓庫中尋找相匹配的骨髓,但是幾率極低。這使得我國加大對『異位半相合造血乾細胞』移植技術的研究,目前技術水平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哈醫大一院此次的『異位半相合造血乾細胞』移植成功,標志著該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