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電 道外,是哈爾濱的開埠地,有100多年的歷史,這裡小胡同小街巷最多、現存的獨一無二的中華巴洛克建築最完整。可現狀卻是火災頻發、上下水不全、老房殘破不堪、居民生活質量低下。如何纔能保護和利用好這些殘存的老房子,並讓在此住了多年的百姓住上新房呢?1日,記者從哈市城市規劃局獲悉,靖宇大街的規劃方案已經出臺,即將與道外區聯合對該街的中華巴洛克建築進行保修結合的改造,桃花巷等老街和胡同的名稱也將重新叫響。
修復大院請進老字號
道外傳統的居民大院,是哈爾濱百姓住房最初的模樣,但近100年以來,由於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已經破損嚴重,居民在居住過程中還對大院進行了不當的改造和使用,造成環境質量極其低下。規劃部門為此制定了老城復興規劃,首先,騰遷大院居民,對其進行妥善安置;其次,與道外區政府合作,在規劃的指導下,對大院進行恢復改造。改造中,將清除所有違規私建的建築物和構築物,對牆體、外廊、門窗及樓梯,按照建築原有的樣式進行修復。改造完成後,發揮道外大院的環境特色,充分利用現有模式,引進哈市老字號商鋪落戶大院經營。
找回丟失老街桃花巷
有資料顯示,10年前,『老道外』有街道178條,胡同約佔一多半。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隨著老城區危房改造工程的大規模展開,一些老街和小胡同相繼消失,如褲襠街(也稱天一街)和桃花巷等。城市規劃專家認為,這些老街是哈爾濱歷史的見證,是城市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
按照今年即將啟動的老城區保護規劃和復興規劃,規劃部門認定的道外傳統商市保護街區內絕大部分建築都將保留,不得不拆除的也要按原來的樣式復建。同時,一些在城市改造中丟失的老街和胡同的名稱也將重新叫響,如形成於1870年、被稱為哈埠最早商業街的傅家甸延爽街、平原巷、桃花巷等都將予以恢復。恢復後,風行北京的『胡同游』也將在道外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