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電 今天上午,哈爾濱市道裡區老機場路發生一起事故,一輛失控的公交車將兩名男子撞倒,兩男子當場身亡。對於慘痛的公交車傷人事故,一名從事8年公交車駕駛工作的李先生分析了公交車愛肇事的諸多成因。
公交車輛缺乏保養
今天下午,記者在哈市某公交車隊見到了李先生。據其介紹,公交行業有很多給乘客帶來安全隱患的潛規則。
提起多年的駕駛經歷,令李先生最難忘的就是一次交通事故。事隔兩年多,李先生仍在為這場事故奔走於法院和公交車隊之間。李先生告訴記者,這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該線路公交車沒有定期檢車、保養,車輛帶病作業,在行駛中突然剎車失靈使乘客受傷。李先生先後工作過的5個公交車隊,只有兩個車隊能夠按照規定,每兩個月對車輛進行正規換油、保養、檢修,其他車隊都是堅持『帶病』營運,直到車輛發生故障,無法運營纔會進廠維修。
爭分奪秒多拉快跑
李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一些公交車隊規定,司機跑完每天的固定圈數,就可以提前下班。這樣就造成很多司機為了早下班,加快車速以便盡快完成當天的營運圈數。這樣車速提高,安全系數自然就降低了,公交車經常發生小刮小碰事故也就不足為奇了。按照一些車隊的規定,如果正常跑圈的公交車沒有在規定時間到達終點,或者是被後面發出的車輛超過,那麼該司機就會遭到調度的批評,雖然不會對司機罰款,但調度會經常用語言刺激司機,甚至找機會解聘司機。所以,公交車駕駛員一般都會加快車速,搶奪營運時間。
駕齡不夠疲勞駕駛
目前,哈市公交司機特別短缺,所以各公交線路也就降低了對聘用司機的考核標准。很多駕齡不夠、操作經驗差的駕駛員直接就上崗營運了。由於一些車隊的駕駛員不夠用,不少司機都是兩班連軸轉,來維持正常的營運次序。李先生對記者說,現在他工作的車隊就比較缺司機,司機每天都是清晨5時就上班,直到半夜23時纔能回家。一天下來,司機們無不身心疲憊,這也成為了引發事故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