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日電 據三江晚報報道,近年來,佳木斯同江市樂業鎮針對人多地少,土質差等客觀因素,及時整合人力資源,積極開展勞務輸出,挖掘農民致富增收新門路,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這個鎮人多地少、土質差,易受旱澇冰雹災害的影響,糧豆薯總產量多年增幅不大,農民增收緩慢。要想加快致富增收步伐,就必須從土地裡走出去,闖出新的致富路。
2006年,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鎮黨委和政府把發展勞務輸出作為農民致富增收的重點,實施專項推進。
他們組建了鎮勞務輸出辦公室,在大連、北京和俄羅斯部分地區建立了12個勞務輸出聯系點,同時,請來有關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對全鎮勞務輸出的適齡人員進行輸出前的技能培訓,並有針對性地培訓有關法律知識、專業技能和維權及經商打工之道,增強了外出打工人員遵紀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根據外出務工人員的不同特點,這個鎮建立了36個勞務團組,並在黨員3人以上的勞務團組中建立了7個黨小組,進一步增強了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
對擁有大型農機具100多臺套、並有著多年種地經驗的農機戶,鼓勵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到周邊農場承包土地,借雞生蛋。他們還主動與周邊農場取得聯系,掌握土地發包信息,並全程跟蹤辦理土地承包手續,保證廣大農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東方紅村農民李洪海,帶領5戶農民在創業農場承包了730畝耕地,種植大豆,使每戶增收1萬多元,現在這個村就有42戶農民在外承包耕地8000畝,全鎮有221戶農民在外包地3萬多畝,超過了全鎮現有耕地面積的30%。
同時,他們培育出了一批『勞務輸出聯絡員』,並采取了外出包地、搞異地開發、外出打工等勞務輸出形式,確保農民持續增收。
僅2006年,這個鎮勞務輸出800人,農民人均收入4050元,同比增加30%,其中勞務收入超過400萬元,僅此一項就使全鎮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