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窮財政辦大教育 富錦農村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2007-04-05 11:14:4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申憲武 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5日電 『白天進太陽,晚上進月亮,風擋不住,雨遮不住,還得用木棍頂著牆。』如今,這句讓農村群眾和各級領導刻骨銘心的順口溜在富錦市成為了往昔。結合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富錦市集中財力,三年籌措資金7236萬元大搞集中辦學。如今,在嶄新的校捨裡,回蕩著朗朗讀書聲,這裡的農村孩子和城裡的孩子接受著同樣的教育。

  農村孩子的夢想

  在我省農村,學校的圍牆上寫滿『治貧先治愚』、『再窮也要辦教育』等類似的標語,反映了祖祖輩輩勞作在黑土地上的農民寄希望下一代從根本上脫貧致富的心態。

  『在電視裡,看見人們敲打電腦的樣子,我羡慕極了,常常夢想有一天,我也能坐在電腦前。』對於富錦市二龍山鎮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劉來賓來說,打電腦是他的一個夢想。

  不僅在富錦市,在我省廣大農村,農村孩子的夢想太多,他們的期盼就是能和城裡的孩子一樣上學、生活。

  『那時冬天,我們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老師一起燒爐子,有時把手套都烤糊了。即使穿厚厚的棉衣、棉褲上課,也凍得手都伸不出來。』劉來賓小同學想起當年的情景眼淚汪汪。

  當農民把孩子送進與自己當年上學毫無變化的學校時,看著房頂長滿雜草,牆壁剝落,門窗破碎,總是眼圈紅紅的;老師們在外面大雨、裡面小雨的教室裡看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大眼睛,心中酸楚過後每每都是尷尬和無奈。

  窮財政辦起大教育

  面對現實,富錦市委、市政府為徹底改變農村教育面貌,大膽決策,改變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集中辦學。通過『建立寄宿制學校』,最終實現了城鄉教育條件相同,教學質量相同,管理水平相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辦學目標。

  對經濟欠發達的富錦市來說,如此浩大的工程最缺的就是錢。『孩子們的事情耽誤不得!作為地方政府的理財部門,我們必須擔負起理好財、服好務的職責。』富錦市財政局長山延起的話表明了全市實施集中辦學的態度和決心。

  於是,財政牽頭,廣開思路,多方籌資,集中辦學的大幕徐徐拉起。利用危改和布局調整資金,集一塊。『對於2790萬元省專項資金,我們打破界限,集中使用。』山延起掰著手指給記者計算著。在財政預算內外資金中,擠一塊,並加大對各單位預算外資金的財政統籌比例,籌集資金1230萬元。變賣閑置的村級舊校捨,籌一塊,資金達1100萬元;盤活城市土地資產收益,補一塊,將市區內歸政府各部門所屬黃金地段的土地由政府公開掛牌出售,出售資金2116萬元全部用於集中辦學;吸引社會投資,吸一塊,對施工建設單位采取分批付款的方式,目前共賒欠資金3210萬元。

  為保證貧困學生不因集中辦學而失學,富錦還出臺了相關配套措施,對特困生采取了『二免三補』的扶持政策,即免書本費、免雜費;補住宿費、補伙食費、補交通費。

  老校長的感慨

  『政府出錢用鋼筋水泥給學校蓋好房子,又不讓農民集資,農村孩子們真是趕上好政策了,今後我也不用再為砸著教室裡的孩子擔心了。』富錦市二龍山中心小學校長白福利這樣對記者說。

  白福利回憶起幾年前的情景仿佛還歷歷在目,他說,那時教室的牆面歪斜著,總是要用一根大木樁支橕著,上課的時候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房頂會坍塌下來,砸著孩子們。而且,一位教師往往是二三個年級一起上,不管你老師擅長什麼,都得教。現在好了,不僅是為農村學校改善了辦學條件,也使教育資源得到最大優化。現在,老師紛紛發揮特長,有了專職音樂老師、美術老師,老師們各個興趣濃厚。

  人盡其纔,物盡其用,實行集中辦學,使富錦教育走上了蓬勃向上、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的農村孩子跳盅碗舞都跳到了省城,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老校長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走進富錦的幾所學校,記者明顯感到有的教學環境比城裡還要好,寄宿式學校代替了農村的教學點和復式班,計算機、多媒體設備搬進了農村孩子的教室……集中辦學真正成為了加快農村教育健康發展的助推器。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富錦實施集中辦學,原來的194所小學調整為44所,初中由原來的17所減到10所。三年時間,農村中小學生全部進入新建後的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宿捨樓,告別了30428平方米危房。為了孩子的微笑,富錦財政至今還背著3000多萬元的債務。然而,富錦人深知,鋼筋水泥澆鑄的是黨和政府的責任,一磚一瓦壘起的是老百姓的民心,一批批安心走進教室的孩子是我們未來的脊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