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探索『科技引領』新農村建設取得實效
2007-04-07 10:32: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孫英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4月6日電 近年來,黑龍江省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在全省各縣市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活動,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有效破解"三農"問題、加速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專家認為,黑龍江省探索的"科技引領"新農村建設模式,取得了科研院(所)校發展、科技人員滿意、基層乾部和廣大農民普遍歡迎的多贏效果。

  科技引領新農村建設的提出過程

  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20%-30%,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70%-80%。我國每年審定大量科技成果,有的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很多科研成果因種種原因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03年8月,黑龍江省委決定由省農科院科技幫扶全省十個經濟實力較弱的縣,建立起科技引領新農村建設的新機制。2005年5月,黑龍江省委明確提出各農業科研部門、農業大專院校、農技推廣部門要與各縣市積極開展院縣共建、校縣共建、站縣共建活動。到2006年,這一活動已在全省66個市縣全面展開。

  為充分展示推廣農業科技成果,黑龍江省在各縣市建設了155處標准化核心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在鄉村建設了1085處科技示范園,免費向農民開放,把指導農民科學種田的"綠色課堂"辦到了農民家門口。由科研單位、大專院校與縣鄉村共同建設園區,每個園區都有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區、對比試驗區和推廣示范區,發揮了展示、輻射、帶動功能。全省每年到園區參觀的農民達350多萬人次,起到了"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乾、給農民做示范"的作用,也使各縣種植品種多亂雜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針對專家下不去、蹲不住,農業生產中大量技術難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等問題,黑龍江省在各市縣建立了35處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承擔起技術諮詢、現場演示、科技培訓等職能,實現了農業專家與農民經常性面對面接觸。牽頭科研單位的專家與縣裡的農技推廣人員混合編隊,每處大院有專家30名以上,輪流值班,全天候直接服務農民。專家大院建立以來,全省每年有2000多名專家參與合作共建,每名專家在基層服務達2個月以上。通過專家大院的技術指導,僅農業防病治病一項全省每年就減少損失5億多元。

  為了解決農民致富難、縣域經濟發展慢的問題,黑龍江省在各地普遍開展了農業科技致富項目。共建雙方針對各地不同的經濟基礎、資源條件和發展潛力,提出良種基地、出口基地、農業產業化專用農產品基地、超高產攻關、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等各類科技致富項目建議。2003年以來,僅黑龍江省農科院就在十弱縣實施科技致富項目98個,項目累計實施面積683萬畝,項目區年戶均增收1206元。

  針對廣大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對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吸納能力較差的問題,黑龍江省重點實施了農民普訓工程、農村科技帶頭人和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村村大學生工程和鄉村乾部培訓工程。通過培訓傳授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術和最新品種,使農民和基層乾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生產和指導水平。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