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電 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我省每年惡性腫瘤發病患者約有6萬人,死亡約4.5萬人。自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間,死於惡性腫瘤的人數增加了50%,其中,肺癌為死亡人數之首。哈醫大一院腫瘤二科專家韓波表示,『有了腫瘤就要切乾淨』的傳統觀念正逐漸轉變,醫學界已將腫瘤歸為慢性病,部分患者『帶瘤生存』是今後治療的發展方向。
近日,省腫瘤研究所對佔全省8.06%人口的齊齊哈爾、寧安等6市縣調查區間內的3年回顧性抽樣分析發現,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年間,黑龍江省人口平均壽命增加了1.83歲,但惡性腫瘤卻由第4位上昇到僅次於心血管病的第2位,其死亡率上昇了57.18%。
6市縣居民惡性腫瘤死亡原因的構成也有變化。死於惡性腫瘤幾率最高的前三位由上世紀70年代的胃癌、肝癌、肺癌,變換為現在的肺癌、肝癌、胃癌。
據初步統計,臨床近50%的患者初診時已發生腫瘤轉移。以往的做法首先是根除,直至療效較差再選擇姑息治療。而今研究發現,僅25%的腫瘤患者須徹底根除,其餘的患者在初診時就應伴隨姑息治療。
哈醫大一院腫瘤二科主任韓波介紹,『帶瘤生存』是指患者經過治療,人體和腫瘤之間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時機體仍具一定的免疫力,患者一般狀況良好,甚至可獨立工作和生活,病情在一定時期內穩定並趨於好轉。這種狀態是腫瘤綜合治療後不能完全緩解的中晚期癌癥患者得以長期存活的另一出路。處於『帶瘤生存』狀態的中晚期癌癥患者應該采用中醫和生物治療等手段鞏固機體免疫保護功能,抑制腫瘤擴散能力,使癌癥患者長期處於『帶瘤生存』甚至臨床治愈的健康狀態,而不是采取過度的抗腫瘤治療。
韓主任指出,『我們常說腫瘤「三分之一可預防、三分之一可治愈、三分之一可緩解」,所謂三分之一可緩解就是通過姑息治療使患者長期「帶瘤生存」,如一些中晚期癌癥患者即使出現大量胸水、腹水或骨轉移、肝轉移等情況,如能及時進行全身有效地抗腫瘤綜合治療,大部分患者仍可獲得緩解甚至長期與瘤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