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被送進『黑垃圾場』
根據知情人提供的線索,3月29日4時左右,記者來到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黃家崴子屯。約半個小時後,記者看到一輛車牌號為黑A86132垃圾壓縮車駛到該屯,把一車垃圾卸到農田旁一個當地人稱作『蒙古包』的大院。緊接著,一輛車牌號為黑A19631的垃圾壓縮車也把一車垃圾卸到這裡。5時左右,又有兩輛垃圾運輸車相繼開來。其中一輛車牌號為黑A11378的大卡車的側門上寫有『南崗市容環衛局』的字樣。據這輛車的駕駛員講,他們是南崗區城管局的。
記者在『蒙古包』內看到,院內到處是生活垃圾,散發著惡臭味,一男一女正在院內引導垃圾運輸車。記者注意到,圍牆四周整齊地擺放著許多塑料編織袋,袋內分別裝滿了塑料瓶、易拉罐等物品。
據知情人講,這個被稱作『蒙古包』的地方以前是一處民宅,後來開了一家飯店,院內有一個養魚池,整個大院約有3萬平方米,主人是一個綽號叫『大軍』的村民。一年前飯店停業後『大軍』就當起了『垃圾場主』,向垃圾運輸車收垃圾,每天收10車左右的垃圾,每車垃圾支付一定的費用,小車40元至50元,大車80元至100元。他再僱人對垃圾進行分揀,每天僱10多個人分揀垃圾,每天支付每個人30元工錢。
分揀出來的廢鐵、塑料、紙殼、玻璃等可回收的物品被賣給廢品回收站,剩菜剩飯則被以5元錢一編織袋的價錢賣給飼養牲畜的農戶,一臺車一般可揀出10多袋的剩飯菜,不能回收的垃圾被堆到廢棄的魚池內。去掉費用,『大軍』分揀一臺車的垃圾可賺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一年下來能掙幾十萬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團結鎮除了『蒙古包』收垃圾外,還有兩處『黑垃圾場』在收垃圾。4月9日,在天恆山腳下的原太平三磚廠院內記者看到,約兩三萬平方米的空地上到處是垃圾,能回收的垃圾整齊地擺放著,而不能回收的則被堆在黃土坑內。據了解,這個磚廠停業後被個人買下,做起了垃圾生意。
在團結鎮豐果屯,記者也看到了一處『黑垃圾場』,垃圾場內有10多個人正在分揀垃圾。在這裡揀垃圾的工人均拒絕記者的采訪,只有一名正在揀垃圾的婦女說,他們是給人家打工的。據了解,這個『黑垃圾場』以前是個養魚池和砂場,這裡的主人不養魚後,就收垃圾,分揀完剩下的垃圾往大坑裡堆。
倒垃圾不花錢反能掙錢
『大約兩年前,我們想往哪兒倒垃圾,得給人家場地錢。』哈爾濱市一位從事多年環衛作業的工作人員說,而現在,倒垃圾不僅不花錢,反倒能掙錢。
據調查,前些年,部分環衛作業單位沒有指定的垃圾場,往哪卸垃圾就得付給人家場地錢,相當於租場地倒垃圾。道外團結鎮的『蒙古包』大院、『三磚廠』和豐果屯養魚池停業後,一些垃圾運輸車就把垃圾卸到這裡,卸一車垃圾要付給場主30元至40元。隨後,拾荒者到這裡揀垃圾,把拾到的廢鐵、紙張、塑料瓶、易拉罐賣給廢品收購站,每天能掙上幾十元,好的時候能賺到百八十元。一些人見這裡賣廢品的人多,就把廢品收購站建在了這裡。看到垃圾的商機後,垃圾場的主人就不讓拾荒者隨便進垃圾場揀垃圾了,而是要求到這裡揀垃圾的拾荒者每天向垃圾場主交納30元至40元的費用,否則就沒有『拾荒權』。
據悉,隨著西南部生活垃圾處理場的投用和有關部門規范了垃圾運送,送垃圾的卡車只能把垃圾送到指定的垃圾處理場,這樣就斷了垃圾場主的『財路』。於是,一些垃圾場主主動找垃圾運輸車司機,每車給司機一定的費用。於是,一些環衛司機不把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處理場,而是偷偷地送到這些『私家』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