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經濟參考報:哈爾濱公辦幼兒園緣何成了『失樂園』?
2007-04-13 07:35:58 來源:經濟參考報網絡版  作者:王建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3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稱,著民辦幼兒園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曾經火暴的公辦幼兒園卻仿佛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近日,黑龍江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等三部門聯合發文,准備上調公辦幼兒園的收費標准。由於哈爾濱公辦幼兒園十多年來都沒有調過價,此事一時成為市民談論的熱點。

  曾經輝煌的公辦園處境尷尬

  曾經培養無數祖國未來花朵的公辦幼兒園,在歷經了幾十年的輝煌期後,似乎走向了沈寂。在哈爾濱市,一些公辦幼兒園早已在市場經濟的搏殺中繳械投降,而生存下來的公辦園多數也正在為生存而拼盡全力。雖然生存艱難,但這些公辦園卻仍是基礎教育的中堅力量。

  哈爾濱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處的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區約有1070所,公辦、企辦幼兒園有近200所,隨著近年機關事業辦社會、企業辦社會的逐步剝離,機關事業辦園經費投入越來越少,企辦園就更慘,多數已完全斷奶,人員開支早就不管了。

  黑龍江省商務廳幼兒園有28名員工,近200個孩子。『我們幼兒園屬於差額撥款單位,財政只負責事業編制退休人員的開支,在職職工是自收自支,只能靠降低教師工資來維持幼兒園的正常運轉。』園長李潔說,『如果沒有主管單位的投資,我們幼兒園可能早就夭折了。』

  作為示范園的黑龍江省政府第一幼兒園的情況也不樂觀。園長胡達越2006年上任時,幼兒園賬面虧損達40萬元。她說,『我們目前的情況就是入不敷出,一年虧損20萬算正常,從外表看幼兒園光彩照人,但實際只剩下了個殼,我們是在填大坑。』

  據介紹,由於哈爾濱是老工業基地,過去企辦園特別好,各園生源都不錯,企業也不錯,根本不用政府來辦,所以目前整個哈爾濱只有14所財政全額撥款的國辦園。近10年來隨著幼兒園從企業的逐漸剝離,企辦園已經『黃』了六七十所,離開企業幼兒園自己無法生存下去,企辦中小學剝離後地方接納,但幼兒園卻無法接納,人員無法安置。

  黑龍江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幼兒園園長劉麗軍說,即使在公司負擔目前幼兒園九名正式員工的工資及幼兒園的物業費、水電費等費用的情況下,幼兒園的收入也僅夠其他人員的工資,根本無力進行設備更新和改造。

  據了解,有的企辦園為了維持運轉,幼兒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賣過饅頭、餃子,用副業來貼補主業。

  公辦園生存『潛規則』

  一邊是企事業單位的『斷奶』,一邊是民辦園的『圍堵』,為了生存,公辦園也在遵守著自己的生存『潛規則』。

  據了解,在現行的收費標准之下,公辦園如果想生存,辦法只有兩個,就是辦特長班、和『大班額』,而這兩項又都是擺不上桌面的『潛規則』。

  一些公辦園辦特長班、興趣班利用的是正常上課時間,加重了孩子家長的經濟負擔,使本應享受平等幼兒教育的幼兒園變了味。而『大班額』更是一些公辦園賺取收入的主要途徑。

  按規定,幼兒園的小班是20人到25人,中班是25人到30人,大班是30人到35人,而目前在哈爾濱的一些公辦幼兒園裡大班得有四五十人,小班都30多人。

  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說,幼兒園如果錢不夠只能通過多收孩子來彌補,『大班額』帶來的就是衛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整體下降。班額大了,孩子多了,活動空間小了,孩子容易煩躁,老師也管不過來。幼兒園老師的神經極度緊張,而這些風險很容易轉嫁到孩子身上。

  一位公辦園園長說:『我們為了彌補缺口也只能搞一些特長班和興趣班,盡管這樣,也不夠填坑的。職工的精力放在怎樣掙錢、怎樣生存上,教育孩子的精力投入必然會受到影響,現在孩子如果退園,老師就要被扣錢,我也知道不合理,可沒別的辦法。』

  民辦園處於『只能批,難去管』的尷尬狀態

  有關部門對公辦幼兒園收費私自漲價及辦興趣班、特長班等現象進行『四面圍堵』,而一些收費很高的民辦幼兒園卻處於『無政府』狀態,一些公辦園負責人不解地問,『為什麼民辦園沒人管,公辦園卻管得這麼嚴?』

  黑龍江省商務廳幼兒園園長李潔說:『現在什麼都漲得這麼厲害,幼兒園的收費標准上調也很自然,而且現在的許多民辦幼兒園收費都那麼高,物價局卻對他們管理得很松,反過來總到我們公辦園來查,一些民營幼兒園一年收8000多元,甚至更高,怎麼就沒人管呢?』

  對於民辦園收費過高問題,黑龍江省物價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處副處長鄭桐林解釋說,目前對民辦幼兒園按《民辦教育促進法》物價部門實行收費備案制,不對其收費標准進行限制,用市場競爭去調節。

  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說,教育部門的執法目前屬於軟執法,對於民辦園的一些違規行為顯得束手無策,沒有相應的約束機能,不批准屬於不作為,但批准之後還監管乏力,對於民辦園處於『只能批,難去管』的尷尬狀態。

  公共財政應補給孩子而不是補給單位

  有一種說法是,『公辦幼兒園既然辦不下去就不要辦了,都改民營算了。』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負責人說,公辦的幼兒教育機構屬於國家的基礎設施,是公益性質的,也便於與九年義務教育進行接軌,棄辦公辦幼兒園是不負責任的聲音。

  學前教育專家、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楊飛龍認為,這些年私立園對公辦園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補充作用,是一個很好的組成部分,但不能全是私立的,幼兒教育完全市場化是一個誤區,幼兒教育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把它推到市場上去,市場不會按照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律去起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公辦園目前正面臨著體制上的尷尬。幼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但仍屬於公益事業,公辦園目前經濟支持不足,難以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專家認為,幼兒教育雖不是免費教育,但作為公益事業仍應以政府投入為主,市場為輔,但目前的幼兒教育市場有些畸形,公辦園越來越少,而且普通家庭入園難,幼兒教育資源出現分配不公。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幼兒教育進行整體設計,制訂相應的實施綱要和發展規劃。公共財政應加大對幼兒教育的投入,相應的補助應補在孩子身上,而不是補單位,這樣纔能體現出對每個家庭的公平。

  楊飛龍說,雖然幼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但它畢竟是公益事業,尤其是公辦園,作為政府應考慮如何緩解因收入差距而造成在幼兒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平衡,怎樣把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都能跨進來。幼兒教育是『根』的教育,不應把任何一個孩子關到門外。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