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4月14日專電 『讀書成就夢想,知識創造未來。』掛著這幅標語的屋子並不是哪一所學校的課堂,而是大慶市林甸縣東發村的『農家書屋』。現在每天在這裡出出進進的,都是村裡的村民。
自從2006年開展『書香大慶』活動以來,大慶市采取社會捐贈、合作共建、市場運作相結合等方式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工作。目前,全市485個行政村都有了『農家書屋』,成為農民讀書學習的場所和普及推廣農業新技術的基地。
大慶市委宣傳部部長鄭新英說,大慶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把幫助農民破除陳舊觀念、提高整體文化素質當作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興建圖書室,讓農民近距離接受先進的文化、實用的科技,幫助他們搜集致富信息,開闊視野。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三合村村民於萬勇談起靠科技致富的經歷深有感觸。他1993年開始養殖蘭狐時,先從縣城的書店買回一摞書,邊學習、邊摸索,不到半年就掌握了蘭狐飼養、繁殖和防疫等重要技術環節,第一年就使繁殖率達到85%。現在僅靠蘭狐改良配種一項,每年純收入就超過40萬元。『乾啥都離不開知識和技術,蠻乾不行。』於萬勇說,『村裡有了書屋,鄉親們想學點什麼、用點什麼方便多了。』
責任編輯: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