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5年獻糧900億公斤 商品糧基地雄風再展
2007-04-16 11:13:0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吳岳福 攝

    

(圖表由省統計局提供)

  東北網4月16日電 『全國大糧倉,拜托黑龍江。』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在全國的地位與作用,都濃縮在這飽含厚望的話語中。黑土地也的確不負眾望。

  自2004年以來,黑龍江省緊緊抓住中央加大對『三農』工作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的機遇,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綜合直補、產糧大縣財政獎勵資金等支農惠農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激勵效應;緊緊抓住市場糧價走高、種糧效益增加、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的機遇,采取各種有效途徑引導農民進一步優化糧食種植結構,努力擴大優質糧食生產規模。全省優質糧食種植面積猛增至1.35億畝,綠色糧食種植面積由817.8萬畝發展到3444.5萬畝,增長4倍多;實現了播種面積、總產、單產、優質率的四個歷史性突破,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上做出了巨大貢獻。

  3年時間,全省糧食總產連續登上新臺階,不僅重新突破600億斤,並穩定在700億斤水平,實現了全省糧食總產由600億斤到700億斤的第5次跨越。2006年,由於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在氣象條件不利、災害頻發的情況下,黑龍江省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總產756億斤。據統計,過去5年,黑龍江省共為國家貢獻商品糧890多億公斤。

  現代農業:墾區先『打樣』

  通過近幾年的大踏步前進,黑龍江墾區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我國現代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現代糧食產業的發展水平在國際上也處先進地位。墾區農業生產戰勝各種自然災害,已實現連續三年大豐收,創下了播種面積、單產、總產、效益、收入五個歷史新記錄。2006年糧豆總產226.4億斤,同比增長10.3%;農場職工家庭人均純收入達到7030元,實現歷史最好水平。

  目前,墾區的現代農機裝備區已達到160個,以加快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為重點,新增各類農機具近3萬臺件。墾區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3.3%,其中旱田保持95%,水田達90%;農業航化作業面積突破1000萬畝,達到1126萬畝。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國外大型農業機械的引進,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墾區氣象現代化建設也快速發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著有力的支橕。去年,墾區共落實投資990萬元,建設農場自動氣象站45個,這些項目建成後,墾區氣象可全面實現地面探測自動化。新建自動土壤測?站10個,為土壤?情自動網絡的建設創造了條件,為投資渠道奠定了基礎,由此掀開了墾區農業全面現代化的嶄新一頁。

  優糧工程:四十萬農戶嘗甜頭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大省。農民收入的六成以上來自糧食生產。促農增收,2004年,黑龍江省46個縣(市)、32個農場被列入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計劃(佔全部規劃縣(場)的16.1%),39.6萬農戶直接受益。

  2004、2005兩年,農業部共安排黑龍江省優糧工程項目52個,總投資30666萬元,其中國投16635萬元,地方配套14031萬元。項目內容包括建良種繁育基地、區域技術創新中心、種子質量監督檢測分中心、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標准糧田項目和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等。這些設施和項目的建設,有力地改善了制約農業生產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強化了病蟲害測報及良種繁育等服務功能,促進了農技成果的轉化,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據調查,實施標准糧田項目6縣(市)———雙城市、富錦市、海倫市、肇州縣、泰來縣、拜泉縣,共建設以萬畝連片為基准的標准糧田24萬畝,項目區受益農戶5.7萬戶。項目區建設前糧食產量為3.3億公斤,建設後糧食產量提高到4.0億公斤,增產21.2%;項目區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932.5元,建設後為3556元。實施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的6個縣,項目區內田間作業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耕、播、收3大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年增產優質糧食570萬公斤;而且由於大機械作業,有力地促進了區內土地的合理流轉和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就業。項目區內已累計轉移勞動力1800人左右,實現轉移增收900萬元。

  新聞鏈接

  優質糧工程

  針對我國糧食生產出現的播種面積、總產量、單產、人均佔有量連續下降,糧食產銷格局發生變化的嚴峻形勢,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農業部從2003年10月起開始組織編制《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規劃(2004-2020年)》。2004年6月,國務院批准了《規劃》。《規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13個糧食主產省區,擇優選擇441個縣、43個農場,通過重點建設,實現技術集成與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糧食生產和轉化的有效銜接,系統構建從生產到加工的糧食產業鏈,提高糧食產業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逐步形成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規劃期為2004-2010年,一期為2004-2007年。黑龍江省78個縣(場)、即46個縣、32個農場被列入一期規劃,佔全部規劃縣(場)的16.1%。

  2004年、2005年,農業部共安排黑龍江省優糧工程項目52個,總投資30666萬元,其中國投16635萬元,地方配套14031萬元。2004年項目27個,總投資17123萬元,具體項目包括良種繁育基地4個,共建設玉米、大豆、小麥良種繁育基地8萬畝;區域技術創新中心項目2個;種子質量監督檢測分中心項目3個;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項目6個;標准糧田項目6個;現代農機裝備推進項目6個,新增農機化生產服務能力達到24萬畝。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