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電 建設現代都市農業,是城郊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南崗區充分依托科技、人纔及區位等優勢,以建立完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為重點,大力實施產業園區化、生產規模化、組織合作化、發展特色化和增收多元化的『五化戰略』,對農業發展模式、功能定位和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實現了從生產保障型的傳統農業向融經濟、生態、文化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轉變,使農村經濟煥發巨大活力。去年全區農民人均收入達5630元,位居全市之首。
農村產業園區化———南崗區借助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為牽動,以市場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橕,大力推進農作物集約化高效種植、農牧標准化生產和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等六大功能區建設,引入涉農企業60多家,組織實施了130多個農業生產項目,建立了18個農業高新技術標准化示范園,形成了『種養加銷』產業鏈、設施園藝種貯加銷產業鏈、農業生態旅游觀光產業鏈等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農業生產規模化———南崗區遵循市場運行規律,大力扶持關聯度大、輻射效應強的龍頭企業群體,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產業化。引進了18家企業,建設了紅星無公害特菜種植、聯豐牧草良種種植、澤田脫毒馬鈴薯繁育等12個農作物集約化種植園,建成了海順萬頭無公害豬場、徐家萬只金定鴨等高產養殖基地,引進了搖籃乳業、綠色實業等12家龍頭企業。
農民組織合作化———南崗區以政府的協調指導和服務為依托,鼓勵農民以土地、勞力等資源或單獨組建農業專業協會,或與企業組建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立了連接市場的經營機制,降低了生產經營風險,保證了農民增產增收。目前,全區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9個、吸納農民會員6000多戶。
農業發展特色化———南崗區積極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引導農業經營特色化發展、規模化擴張,已相繼形成了東昇『蘑菇村』、前興隆『獺兔村』、紅星『特菜村』等特色產業村,全區30%以上的村屯形成了具有特色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同時,該區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吸引農戶參與,創建了『海順無公害肉』、『玉豐有機食用菌』等20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
農民增收多元化———南崗區經多年探索,已初步形成農民持續增收的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補貼方式,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及高效農業、發展以觀光農業為核心的農村第三產業、促進富裕農村勞動力實現當地就業。東昇村用庭院蓋棚室,每百平方米效益相當普通的15畝大田。菁菁農業園的『農家樂』等年接待游客5000多人次。全區約有1萬多名農民在租賃自己土地的農業企業實現了穩定的就業,連租金帶薪水比過去增收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