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電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五年間,我省從自身產業結構特點和地緣區位優勢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了沿邊開放戰略、大經貿戰略、市場多元化戰略、以質取勝戰略和科技興貿戰略等一系列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使對外貿易成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大亮點,五年間全省進出口總額逐年攀昇,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2006年我省實現進出口總額128.6億美元,是2001年的3.8倍,基本實現了五年翻兩番,年平均增幅達到30.6%。全省進出口總額在全國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14位上昇到2006年的第11位,是全國第十一個進出口超百億美元的省份。全省外貿依存度由2001年8.3%上昇到2006年的16.6%,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20%,拉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約2個百分點,涉外稅收對全省稅收的貢獻率超過20%,對外貿易直接從業人員75萬人以上,5年來累計創造就業崗位約350萬個,外貿已成為拉動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貿易結構逐步優化
五年來,我省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機電產品、綠色食品、醫藥、建材等一批名、優、新型產品已逐步替代傳統產品出口,出口商品發展到現在的3600多種。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比重由2001年10.8%提高到2006年20.7%。
主體實力顯著增強
全省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由2001年的1120家增加到2128家,超億美元的企業由3家增加到27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進出口穩步增長,哈電站集團、哈飛等企業自主研發,自主經營的發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點商品已經成為帶動成套設備、產品和技術出口,勞務輸出的重要載體。
品牌作用日益凸顯
通過大力推進品牌強省戰略,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地方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商務部公布的222個全國最具市場競爭力自主品牌中,我省北大荒米業、九三油脂、哈爾濱軸承、哈飛汽車榜上有名,全省省級出口名牌產品達到18個。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到2006年,與我省有經貿往來關系的國家和地區達210個,比2001年增加44個,5年來先後簽訂包括龍港合作協議在內的雙邊、多邊經貿合作協議67個,與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2002年以來,我省先後在香港、日本、韓國等地舉辦了貿易以及投資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我省的影響。
全省進出口總額五年翻兩番
210個國家地區與我省有經貿往來
五年來,我省國內外出入境游客大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