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電 4.17,哈爾濱人一個黑色的記憶。24年前的那場大火無情吞噬了哈爾濱758戶居民的財產,至今還讓人不寒而栗。然而,隨著城市居住條件的改善,高層住宅的消防安全拉響了警報
現象消防員背水滅火
3月16日,道裡區新陽路38號的一幢高層建築起火,消防隊員起初試圖利用樓內的消火栓滅火,但隨即發現某樓層3個消火栓箱中只有1個器材配備齊全,但消火栓內卻沒有水;其他兩個箱內的水帶、水槍早已不知去向。消防隊員耗費近40分鍾纔撲滅了大火。
4月4日14時25分許,道裡區新陽路260號宏光大廈A座14層發生火災。樓內的消防栓全部失靈,根本無水可用。消防戰士只好背負10公斤的水帶跑步上樓鋪設。
而去年3月15日該大廈也曾發生一場大火,因為樓層設置的6個消火栓全部廢棄,消防隊員不得不從居民家用水盆端水救火。
據了解,哈爾濱市有20多臺舉臂登高消防車,其中能高伸至50多米的登高消防車只有一臺,大約相當於13層的高度,其他的消防車雲梯高度只能達到七八層樓高;打水帶也只能打到20米高度。高層一旦著火,依靠消防部門有限的裝備撲救只能是杯水車薪。因此,高層住宅的防火設施運轉是否正常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令人感到恐怖和不解的是:已經發生火災的高層住宅裡,竟然沒有一個消火栓裡能放出水來?
調查消防設施有名無實
4月9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曾兩次起火的宏光大廈樓層,樓內仍能聞到一股嗆鼻的氣味,樓內一側的消火栓被木板、木門等建築材料掩蓋,在該樓13層、14層的消火栓,都上著鎖,有的消火栓上還貼著今年1月粘貼的『消火栓檢驗』單。
在經緯三道街44號的高層,記者隨意走了幾個樓層後發現:1層消火栓箱裡都是紙殼、塑料瓶等雜物;B棟的5層、6層的消火栓都無法打開。
在道裡區巡船胡同17號樓的20層高樓,從3層開始消火栓大都被上鎖,外面還被居民日常雜物擋著。
記者在走訪哈市一些高層時發現,大多物業都強調『樓裡配備的消火栓中的水帶、水槍以及卡口是被小偷偷走的』。尤其是一些老高層住宅,消防設施殘缺不全。然而,物業部門並沒有及時進行補充。
原因應付驗收蒙混過關
據哈市消防支隊有關人士介紹,按照有關規定,高層民用住宅樓應建消防水池或儲水池,必備的消防設施應有消防栓、滅火器、噴淋和煙感等自動滅火器材,消防電梯和疏散指示系統。消火栓箱內應該有水槍、帶有連接卡口的水帶、報警器以及閥門、卡口齊全的消火栓。一旦發生火災,消防戰士可以利用樓內的消火栓進行滅火。按照一般消防的規律,消防設施的投入應該佔總投入的10%至15%,這樣纔能對居民的人身安全起到起碼的保障。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物業管理人員透露,他們接管的高層建築中消防設施不全,有些的確是被偷盜後沒及時增補;有的是從發鑰匙時就沒有建消防水池和配齊消防設施的。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建一座高層都需幾千萬的資金,那麼在消防設施的投入就得幾百萬元,為了節省成本,多數開發商不會花這筆錢。為了應付消防驗收檢查會大做手腳,在驗收時,消防設施只是擺樣子的,驗收團前腳走,開發商後腳就把『借』來的設施還到其他樓盤去了。甚至有的開發商同時開發幾處樓盤,只有一套消防設施,應付檢查時挪來挪去。消火栓裡沒水也是自然的了。
對於消防設施不符合要求的住宅,消防部門一般是下達整改通知書,但是經常形成整改通知書常下,卻依舊是整了沒改的局面。
警示加強監管是關鍵
有關消防專家告訴記者,高層建築發生火災,存在難進入、難尋找、難撲救等困難,至今都是國內各城市的難題。實際上,登高消防車的作業高度是有限的,對被困在更高層建築內的人來說,主要依靠內部完善的消防設施自救。如果高層住宅裡的滅火設施缺失,會給滅火帶來很大的困難,延誤救火戰機。
解決高層樓房消防難題,最根本的是內部完善的消防設施。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站在『執政為民』和『以民為本』的高度,加強對開發和建築企業的檢查和監管,讓工作和生活在高層建築裡的市民擁有一份安全感。
編後話
『在已經發生火災的高層住宅裡,竟沒有一個消火栓裡能放出水來!』記者調查中的這個發現,讓人心驚肉跳。如今,城市裡高層建築越來越多了,對百姓來說,住上高樓是一種享受,可是『高級享受』,卻伴隨著『高危隱患』,誰還能樂得出來?出現這種情況,有違規開發商的見利忘義,當然也少不了監管部門的失察。不管是誰的責任,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能從剛發生的幾起事故中汲取教訓,盡快對全市高層住宅的消防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篩查,加大整改力度,避免造成新的更大的損失,這樣纔能讓百姓『高居無懮』。
巡船胡同17號高層沒有上鎖的消火栓箱裡空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