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遷戶家接連被砸
4月13日凌晨,在東胡同臨街開了個食雜店的劉先生一家正在熟睡中,忽然被一陣玻璃破碎的聲音驚醒,劉先生跑到前屋一看,鄰街的窗戶已經被砸得面目全非,屋裡的地上扔著好幾塊磚頭。劉先生急忙想出去看看,卻發現門怎麼也推不開。他從窗子跳出去纔發現,門已經被人用粗水泥管堵住了。
據白家堡居民們介紹,從上個月到現在,遭遇打砸的居民已有40餘戶,還有3戶動遷戶家中被放火點燃。記者一連走訪了多處被砸的房子看到,包括平房和二層的小樓都已缺門少窗,屋內遍布磚頭瓦礫,根本無法繼續居住。據居民講,僅13日一晚就有20多戶居民家中被砸,目前有的居民已經搬到別處居住。
據和興路派出所民警介紹,近期以來,他們已陸續接到多起居民報案稱家中被砸。接到報警後他們迅速趕到現場,但是砸房子的人已經沒有蹤影。目前警方已立案,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動遷補償引發矛盾
居民們告訴記者,此次白家堡棚戶區一帶動遷涉及近300戶居民,動遷後新建的小區叫做雙興小區。今年1月份,開發商——
黑龍江省社聯城市建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給居民開了一次動遷會,告訴居民每平方米的動遷補償費用是1500—1700元,而回遷時則是74.5平方米以內按每平方米2680元購買,超過74.5平方米以上的部分完全按照市場價購買:多層每平方米3300元,高層每平方米3500元。
由於動遷和回遷的價格相差太大,很多居民動遷後無力回遷,也有住房面積較大的居民對於超過規定面積要按市場價購買的規定表示不滿,因此一些居民沒有與開發商達成拆遷協議。
記者隨後來到設在白家堡的拆遷指揮部,看到指揮部的牆上貼著《關於白家堡地區拆遷補償須知》,裡面所寫補償標准與居民所述相同。一位自稱是開發單位的工作人員表示,居民家被砸的事件與開發公司無關。至於拆遷補償問題,開發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居民是否有能力回遷他們管不了。而負責此地拆遷評估的黑龍江新攻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則稱,他們的評估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的,按照白家堡地區的實際情況只能夠評估出這個價格。
補償標准法律空白
據了解,白家堡原為躍進鄉延興村的集體土地。2002年哈市統一征地工作站和黑龍江省社聯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統一征地協議書》,白家堡由黑龍江省社聯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雙興小區。
按照《土地法》的相關規定,社聯公司將土地補償費經哈爾濱市統一征地工作站交給了躍進鄉延興村。至於土地上的附著物、即居民房屋的拆遷補償,則要在拆遷時由開發商和居民單獨協商。
哈爾濱市統一征地工作站的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說,我國土地相關管理規定只規定了集體土地上青苗的具體補償標准,而集體土地上的居民房屋則沒有具體的補償標准,只能參考《哈爾濱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先評估再進行補償,但評估之後,還達不成協議就只能進一步協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