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冬去春來,雞西市集賢縣永安鄉長發村的低保戶包桂芬可高興了,她女兒在農村低保政策的救助下念大學了。
在長發村的一排磚瓦房中,立著一間半草房,那是包桂芬和女兒孔明相依為命的家。走進草房,雖然空間不大,卻顯得很空蕩,屋子中間的一個舊立櫃是家裡最值錢的『大件兒』。50歲的包桂芬躺在土炕上,她說自己患有風濕病、心髒病、高血壓等。
一個連藥都買不起的家庭,哪有錢供孩子上大學呢?包桂芬激動地告訴記者:『如果沒有民政部門的資助,指定念不了。』小孔明4歲時,她爹就得癌癥撒手走了。家裡的3畝口糧田,都是兄弟們幫著種,好年頭一年能有1000塊錢收入,年頭不好就七八百塊錢,連吃飯都不夠。包桂芬為了養活女兒,身體好些時就到村裡的小飯店打零工,一天從早到晚能掙11塊錢。有時乾著乾著心髒病就犯了,所以她身上總帶著藥。因為家裡困難,孔明上小學、中學,學校都給減免學雜費。高中因為學習緊張,孔明住了校,可她不放心母親,常常抽空跑回家照顧母親、乾家務。孔明起早貪黑地學習,就是想考個醫學專業,學好了給母親治病。
去年8月,孔明接到了大興安嶺職業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錄取通知書。這本是件高興事兒,可包桂芬卻犯了愁。2萬多元的外債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哪裡還有錢供女兒上大學?她鄭重地和女兒談了一次,讓女兒不念了,出去乾活掙錢。可女兒哭著央求她:『讓我學吧,我學成後養活你,咱們生活會好起來的。』
正當包桂芬猶豫時,民政部門的同志給她們送來了2000元救助金。去年年末,我省農村低保工作全面展開,包桂芬家裡又獲得了720元低保金。這些農村低保政策的實施讓孔明如願走進了大學校門。
集賢縣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辦公室主任劉文波告訴記者,根據當地生活水平,包桂芬家領到的低保金還會逐年增多。
孔明是我省實施農村低保政策受益的一個縮影。2004年5月,我省在雙城、蘭西、富錦、訥河4個縣(市),開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試點工作,農村低保標准為627元,2005年標准調整為637元,年人均補差額原則上不低於230元。4個試點縣(市)現已實現『應保盡保』,保障人數為9.7萬人,約佔4縣(市)農業人口的5.2%。2006年末,農村低保制度在我省全面實施,覆蓋73萬農村貧困群眾,年人均保障標准683元,補差標准346元。農村低保制度的實施,使祖祖輩輩以土地為生、靠天吃飯的貧困農民過上了溫飽生活。
數字鏈接
-五年來,各級民政部門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共發放城市低保資金35.88億元,2006年末,保障人數達145.8萬人,保障水平和補差標准達到162元、83元,從全國第二十三位躍居第十位。
-五年間,我省民政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為基礎,醫療、教育、住房、取暖、法律援助、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相配套,政策優惠、臨時救助為輔助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惠及230多萬貧困群眾。
-五年來,民政部門通過積極爭取國家救災救濟資金,省市縣投入2.02億元,確保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全省社會福利機構由2002年的1305個發展到現在的1703個,入住及收養人數3.9萬人。全省福利企業1322個,集中安置了16097名殘疾人就業。2001年至2006年共發行福利彩票80億元,為國家募集27.5億公益金,省級資助社會福利項目達441個。
-五年來,農村重點優撫對象撫恤定補標准提高了40%,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准由五年前的2300元提高到4000元。城市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准從五年前的每月80元提高到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