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電 春耕在即,罕見的暖冬天氣給農民春耕帶來了難題。木蘭縣請來省農科院寒地水稻研究中心育種研究室主任張鳳鳴給稻農開出了三劑『良方』。
木蘭鎮龍豐村王武剛等幾戶農民去年種植的水稻品種是空育131,趕上春低溫夏寡照,出了稻瘟病。雖然進行了藥物防治,產量仍比別的地塊差了一大節,不知今年怎麼辦?
張鳳鳴建議:木蘭地處第二、三積溫帶,在選擇品種上應有差異。木蘭鎮、柳河鎮、吉興鄉等靠近松花江畔的稻田,稻農應該選擇第二積溫帶晚熟品種;新民鎮以北的稻田應該選擇第二積溫帶早熟品種。專家提醒稻農,單一品種不可大面積種植,種植的品種需多樣化,每個品種的種植年限應該在3~4年。應該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水平來選種,而且不可越區引種。
面對暖冬天氣,建國鄉東山村農民張法全心裡沒有了底。去年,他家的水稻去年生了二化螟,今年要注意預防哪些病蟲害呢?
張鳳鳴說,由於冬天天氣較暖,很多蟲卵沒有凍死,今年易大面積發生二化螟、潛葉蠅蟲害。如果去年水稻留茬過高會使二化螟、潛葉蠅存活機率變大,加之冬季偏暖,給蟲卵存活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稻農在春季應該點火燒荒,把蟲卵燒死,而且應及早進行藥劑防治。
專家建議:預防二化螟,可在田間枯鞘率3%~5%時,噴藥防治。發生潛葉蠅,可適時進行淺水灌溉。『水稻喜酸性土壤,育苗前要調節苗床酸度,使用酸性農家肥。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立枯病的發生。』
建國鄉勝利村農民費強去年種植了15畝大豆,可效益卻不如種10畝水稻的農戶,他今年打算把旱田改為水田。
『暖冬天氣預示今年要春旱,稻農切勿盲目進行旱改水。』張鳳鳴提醒稻農,旱田改水田之前,首先應注意是否有充足的水源,發展水稻生產必須有配套的水利工程做保障。改水田前,還應了解原地塊以前種的是啥、用過哪些藥劑,是否過了除草劑的殘效期。
今年,木蘭幾家水稻合作社種植將改變一家一戶水稻小范圍種植,將稻田的池埂破掉,這樣有利於水稻生產嗎?柳河水稻合作社欒春景等社員詢問。
張鳳鳴介紹,稻田地塊大是件好事,這樣有利於大型農機實現機械化作業。但是處於坡地的稻田,由於高度差較大,必須土層厚纔能改,否則不利於水稻生長。
張鳳鳴給木蘭稻農的知識點撥,不但使他們應對暖冬遇到的難題有了良策,也增強了木蘭的乾部們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的自覺性,對擴大木蘭與上海的大米產銷合作更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