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電 在我省東部,以煤炭開采、洗選加工為主的大型能源企業七煤公司,每年在為社會貢獻1200多萬噸優質煤炭的同時,也伴生出大量的矸石、礦井水和瓦斯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在嚴重制約安全生產的同時,排放出來後對環境也造成了嚴重危害。近幾年,隨著煤炭資源的日益枯竭,如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逐漸成為七煤公司發展中一道急需破解的難題。他們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他們讓有限的煤炭增值提效,真可謂一塊煤分成幾塊用,效益成番論倍增。
矸石山、煤泥堆:峰回路轉現坦途
怎樣讓礦區日漸高聳的矸石山和煤泥堆成為礦區致富的源泉呢?
七煤公司年產矸石260萬噸,洗選後排出的煤泥還有60多萬噸。從1988年11月開始,七煤人籌建矸石熱電廠。1992年10月正式投產供熱。1993年3月並網發電的電廠一期工程,建有二爐二機,總投資8500萬元,供熱37萬平方米。1997年,七煤公司又自籌資金開始進行電廠二期建設,年發電量達到2億度,供熱80萬平方米。為擴大煤矸石綜合利用,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2001年七煤公司又開始電廠三期擴建,將煤泥與矸石摻燒,提高發熱、發電率,2006年11月建成,投產後年增發電量1.01億度,供電量增加0.74億度,新增供熱面積40萬平方米,年消耗低質煤矸石70萬噸,消耗煤泥10萬噸。
礦井水、高瓦斯:山重水復廢變寶
七煤公司現有12個生產礦井,年排放礦井水有1489萬多噸。過去,這些污水得不到有效利用,水中夾雜著煤粉流到河裡、水庫中,嚴重污染了水源,所經之路,農田蓋上了厚厚的一層『煤泥被』。各級環保部門和附近的農民反映強烈,七煤公司也飽受處罰之苦。
1996年開始,七煤公司的第一個礦井水處理廠在東部區新強煤礦建成投入使用,這個總投資250萬元的沈淀過濾式水處理廠,每小時處理能力達165噸,處理後的礦井水有效滿足了工業礦場的生產用水和全礦的洗浴用水。隨後,新鐵煤礦、新建煤礦等礦場也積極籌建礦井水處理廠。如今,全公司礦井水處理能力達到760噸/小時,年處理量250萬噸,既滿足了全礦區的生產和洗浴用水,也緩解了礦井生產用水緊張的局面,避免了水資源浪費,減少了環境污染。2005年,他們又自籌資金370萬元,對淨化設備、泵房、處理水池、管路及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提高礦井水處理能力。現在,若是來到七煤公司,恐怕再也見不到『遍地是污水,到處是煤泥』的場景了。
瓦斯發電是近年來新興的煤礦環保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煤礦瓦斯經過燃燒發電以後,既降低了直接排放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也消除了安全隱患,還帶來經濟效益。根據七煤公司建設節約型企業的總體規劃,今年上半年開展了瓦斯發電項目的技術論證,與勝利油田勝動機械公司達成初步意向,並在新建礦、新立礦建設2個瓦斯發電站,建成後年可發電2100萬度,年綜合效益600萬元以上,預計今年9月份投產。
焦化廠、粉煤灰:柳暗花明又一村
為了延伸產業鏈條,解決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污染,七煤公司建成了年設計生產能力25萬噸的煤氣廠,年生產煤氣6000萬立方米,可外供煤氣2500萬立方米,供應1.4萬戶居民及商服用戶。建有兩套400GF-T型燃煤氣發電機組,年發電量438萬度。建有3臺6T燃氣鍋爐,年消耗煤氣900萬立方米。實現了焦爐煤氣全部消耗,年創效益600萬元,並且不再向大氣排放煤氣,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隨著電廠的不斷擴建,矸石和煤泥燃燒後產生的粉煤灰及爐渣又形成了二次污染。他們於2006年5月建成了年產6000萬塊(標磚)粉煤灰磚廠,建設投資總額4800多萬元。目前,已生產出質量合格的成品磚。同時,七煤公司又利用粉煤灰做輔料,與七臺河市緯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股份制合作,利用緯地水泥的水泥熟料資源,建成了10萬噸粉煤灰水泥廠項目。
隨著七煤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礦山『廢棄物』將變廢為寶,為企業的循環經濟提供豐富的原材料,未來的礦區天會更藍,水會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