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黑龍江反腐利劍高懸 廉政亮點頻現
2007-04-19 14:38: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偉 劉靜 卓橋 蔣國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消息:黑龍江省九次黨代會以來,全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各項工作亮點頻現,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勢頭逐步得到遏制,黨風政風進一步好轉。

  警示教育警鍾長鳴

  幾年來,黑龍江省一直把開展警示教育活動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深化從源頭上治腐,切實落實中央頒發《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的重要工作來抓。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利用各種形式開展警示教育,在建立健全懲防腐敗體系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廣大黨員乾部通過接受教育,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牢記使命,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做到勤政為民、廉潔從政,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2004年12月17日,省委召開全省警示教育動員大會電視電話會議,就開展警示教育、切實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部署。警示教育的重點是解決領導乾部和公務人員送錢收錢、買官賣官、跑官要官、以權謀私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召開動員大會和組織集中學習和交流研討10萬餘場次,放映警示教育專題片2萬餘場次,受教育面達到了應受教育的90%以上。

  『活生生的教育勝過任何簡單的說教』,黑龍江省分別在哈爾濱監獄、和哈市第三監獄建立職務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對黨員乾部開展警示教育。基地成立後接待了政府機關、金融單位、醫療單位、大專院校等120多個單位的參觀者,受教育人數達到2.2萬多人。

  『一個個腐敗案例,一幕幕失敗人生,既觸目驚心,又令人痛心。』2005年10月,由黑龍江省紀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監察廳、省文化廳、省監獄管理局聯合舉辦的《黑龍江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在全省黨員乾部中再一次掀起警示教育活動的熱潮。展覽由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及胡錦濤同志有關反腐倡廉工作論述、近年來黑龍江省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例、黑龍江省在構建懲防體系方面總結的經驗三部分組成。展覽以圖文並茂和多媒體大屏幕循環播放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近年來黑龍江省發生的馬德、丁乃今、張心願等20多起典型腐敗案例。展覽除在省城設中心展館外,各市(地展)還都設立了分展館,並在全省大部分縣(市)進行巡展。按照展覽的方案安排和省委的要求,各參觀展覽的單位回去後,都組織了黨員乾部結合本單位的思想實際和業務特點,就如何整章建制、堵塞漏洞、吸取教訓、預防腐敗等進行了深入座談討論、落實部署。在歷時兩個多月的展覽中,全省參觀人數達80餘萬,為廣大黨員乾部上一堂震撼心靈的廉政教育課。


  《行風熱線》搭平臺群眾與官員接觸『零距離』

  《行風熱線》節目把直播現場『搬』到農村了。今年4月14日,上千名綏化農民朋友面對面聽取了21位廳局長關於春耕的現場答疑,真正與官員『零距離』接觸了一把。

  2003年5月10日,省糾風辦與省廣播電臺聯合開辦了大型直播節目《行風熱線》。當年播出節目35期,38個政府職能部門走進直播間,受理群眾反映問題1413件,辦結1369件,辦結率達96.9%。2005年,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端正政風行風、優化發展環境』最佳最差單位評議活動,作為這項活動的載體,改進後的《行風熱線》節目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貼進群眾、貼進社會、貼進實際,在評議活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2006年5月13日,《行風熱線》節目開播三周年的日子。當寧安聽眾關桂良第一個打進電話提到他們村的乾部高價向外承包土地問題時,省農委主任立即答復:『我們將立即組織調查,如果存在違規問題,一定嚴肅處理。』就是這樣的承諾,讓聽眾信任。望奎聽眾蘇軍業反映,望奎民政局佔地122畝開發墓地引起農民不滿,一些農民正聚集在佔地現場。省國土資源廳的一位副廳長當即責成有關人員到現場解決問題。幾分鍾後,節目主持人在直播中把省糾風辦和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現場辦公的結果及時播出。就是這樣的做法,讓村民滿意。

  《行風熱線》開辦以來,得到中央領導、省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也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年把辦好"行風熱線"節目列為全省利民行動和33件實事之一。全省13個市地電臺都開辦了『行風熱線』節目。

  4年來,已經有48家政府部門的有關負責人、4500餘人次參加了《行風熱線》節目,為群眾解決問題近7000件。《行風熱線》在政府部門和百姓之間搭建了一座『連心橋』,為普通百姓排懮解難構築了一個『服務臺』,也為部門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樹起了一道『監督哨』。群眾稱它為黑龍江的『焦點訪談』,咱們百姓的『貼心熱線』。


  築牢基層信訪舉報這道『防火牆』

  有人說,基層信訪舉報是反映百姓心聲的一個『晴雨表』,是制止矛盾擴散的『防火牆』。只有築牢基層信訪舉報這道『防火牆』,纔能把握群眾的脈搏,避免發生重大問題,維護社會安定。

  五常市紀委經過深入探索和實踐,通過整合人力資源,創建聯查中心的形式,創新機制,破解難題,進一步強化基層信訪舉報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

  多年來,五常市信訪舉報量一直居高不下,年均達500件左右,歷史積壓案件多、領導批示不落實多、群眾重復上訪越級上訪多的『三多』問題突出,一度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五常市紀委大膽創新,對癥下藥,從整合人力資源入手,在現有紀檢監察體制、編制和人員不變的情況下,以市紀委為『龍頭』,以市直、鄉鎮紀委為依托,建立了信訪舉報案件聯查機制,成立了10個聯查中心,明確職責任務,規范運行程序,保障配套制度,使基層信訪舉報工作有了徹底的變化。

  聯查中心實行集中力量辦案,把基層紀委難以查辦或較為棘手的基層信訪舉報案件承擔下來,提高了案件查實率。民樂朝鮮族鄉紅光村和橫道村合並以後,多年來始終未能消除不穩定因素,數名群眾多次到市紀委上訪,反映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超標准向農民收取農網改造費、工作失職、村乾部不攤義務工等問題。五常市紀委派聯查中心進駐調查,一周內就查清了相關問題,並向群眾反饋了調查結果、處理結果,群眾非常滿意,乾群矛盾得到緩解。兩年多來,共查處這類疑難案件12起。在查辦信訪舉報案件的同時,聯查中心注重整章建制,建立長效機制,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真正架起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綠色通道』。

  兩年多來,聯查中心已對基層的83件信訪舉報案件進行了調查,辦結68件,立案27件,移交檢察機關2件,處分違法違紀黨員乾部27名,收繳違紀資金42萬元,挽回經濟損失380多萬元,基層紀委立案率由8%提高到40%,實現了屬於紀檢監察業務范圍上省、進京的『零』信訪。

  走出去請進來黑龍江省反腐倡廉研究實現國際化交流

  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在『中國-歐盟小項目便捷基金』的幫助下,省紀委組織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市紀檢監察學會及十餘位專家學者,開展了『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廉潔高效政府』項目研究活動,邁出了黑龍江省反腐倡廉工作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第一步。

  為提高交流合作水平,項目啟動後,省紀檢監察學會聘請了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等高校知名學者和德國、法國專家,就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情況、國內外廉潔高效政府建設先進經驗等進行了專題輔導。

  為了拓寬項目研究視野,創新項目研究思路,提高項目研究的前瞻性,學習借鑒國內外加強廉潔高效政府建設的先進經驗和有益做法,先後組織中心課題組和五個子課題組的成員,對江蘇、浙江、福建三省廉潔高效政府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調研,形成了《關於赴江蘇、浙江、福建三省學習考察情況的報告》;對芬蘭、瑞典、丹麥等北歐國家的廉潔高效政府建設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形成了《關於芬蘭、瑞典、丹麥政府廉政建設情況的考察報告》;對奧地利、德國、法國等北歐國家的公務員管理和監督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形成了《關於奧地利、德國、法國公務員管理和監督情況的考察報告》。

  經過9個月的深入研究,課題組形成了由發展行政民主、加強行政監督、健全行政法制、強化行政責任、完善行政服務、提高行政效能等10個子課題構成、20餘萬字的《關於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研究報告》,並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對策建議》的諮詢報告,提出了厲行政務公開、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建立統一的招投標服務中心、加強對中介機構的規范管理、加強對國有資產和資金的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立重點部門"會診"制度和重點人員預警制度、強化行政管理系統內部的層級監督、建立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等10條具體對策和建議。


  『大宣教』合力推動反腐倡廉教育譜新篇

  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協調配合。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和宣傳思想等部門要做好經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廣播、電視、報刊和互聯網等大眾媒體要努力營造反腐倡廉的輿論氛圍,理論政策研究部門要加強反腐倡廉理論的研究和宣傳,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學培訓要充實反腐倡廉教育的內容。總之,要采取綜合措施,努力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強大合力,推動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幾年來,全省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各地各部門對『大宣教』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普遍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納入黨委宣傳思想工作的整體部署之中,各級黨委、紀委主要領導親自抓,帶頭講『大宣教』,對落實『大宣教』作批示、提要求,帶頭參加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活動。13個地市黨政『一把手』參加宣教活動達200多人次。

  『大宣教』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全省普遍建立了『大宣教』聯席會議和協調會議制度,進一步完善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大宣教』成員單位已達23個。『大宣教』組織協調力度不斷加大。省紀委協調各成員單位先後建立了反腐倡廉宣教基地、反腐倡廉宣教乾部隊伍、專業人纔庫、新聞報道隊伍、文藝創作隊伍、網絡評論隊伍、廉政教育宣講隊伍和廉政公益廣告制作隊伍等多支宣教骨乾隊伍。理論研討不斷深入。全省征集"大宣教"理論文章40多篇,並編輯出版了全省"大宣教"理論文集,並將其中的優秀論文推薦到中央紀委,參加全國宣教系統理論研討會。

  由於『大宣教』各相關部門形成了協作互動網絡,聯合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從空間上看,反腐倡廉『大宣教』做到了『橫到邊』,拓展到各地區、各部門,延伸到學校、社區、企業、農村和家庭;『縱到底』,上到黨員領導乾部,下到普通群眾。從時間上看,堅持常抓不懈,做到了長流水、不斷線,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加強巡視工作做好領導乾部定期『健康體檢』

  有位官員曾把巡視工作比喻為對領導乾部的定期『健康體檢』,巡視組就是『保健組』。省委巡視機構組建兩年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工作方針,發揚求真務實精神,勇於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省委部署的各項任務。

  兩年來,巡視組共完成了五次大規模的巡視任務,先後監督檢查了13個市地、14個省直部門、10所省屬本科院校、67個縣市區和105個鄉鎮,與乾部群眾談話7584人次,召開各種座談會288個,明查暗訪127次,走訪基層單位239個,受理信訪舉報1189件,接待群眾來訪1902人次,向省委、省政府提出解決涉及改革發展穩定方面問題的具體建議71條,向省紀委、省委組織部轉交重大違法違紀線索28件,向被巡視地區(單位)反饋意見224條。

  巡視領導乾部作風,要想取得實效,不能只聽『官聲』,要觀民情、察民意。檢查督促被巡視地方和單位,防止出現搞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弄虛作假、虛報浮誇獲取榮譽和利益等問題。

  通過加強對領導乾部廉潔從政情況的監督,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兩年來,巡視組共發現處以上領導乾部違紀違法案件線索37件,先後與19名地廳級領導乾部進行了廉政談話。對個別領導乾部利用職權多佔住房、違規安排子女親屬、私設『小金庫』、乾預公正執法等問題,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調查處理。通過加強對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執政能力的監督,促進了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兩年來,巡視組共提出加強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的建議43條,得到省委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通過加強對領導乾部工作作風的監督,督促解決了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巡視組每到一地都公布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直接受理信訪舉報1028件,接待群眾來訪1902人次。

  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巡視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制定了《關於巡視工作的暫行規定》等10餘項制度和規定,使黑龍江省巡視工作初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從黑龍江省開展巡視工作的實踐看,巡視監督確實達到了將監督關口前移的目的,收到了明顯效果。


  塑造『四型』乾部讓『三可』形象紮根百姓心中

  4月,曹文華這個名字唱響了龍江大地。在漠河縣14年的先進事跡讓她獲得了"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的稱號,也樹立了黑龍江省紀檢監察戰線工作者的光輝形象。

  如何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建設,切實提高乾部隊伍素質,一直是省紀委班子常思考、常研究的重要課題。針對乾部隊伍建設實際,省紀委提出了紀檢監察乾部要做學習型、開拓型、事業型、廉潔型"四型"乾部的新思路,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乾部以塑造可親、可信、可敬的『三可』新形象為主題,廣泛開展各類活動,使紀檢監察乾部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了各項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建設高素質的紀檢監察乾部隊伍是一個長期目標。塑造『四型』乾部,要樹立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風氣,要樹立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風氣,要樹立求真務實、乾事創業的風氣,要樹立嚴於律己、克己奉公的風氣。近兩年來,全省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87期,培訓乾部6200人次,形成了經常化、制度化、終身學習的長效機制。比照先進典型找差距,凝聚了力量、激發了斗志,使乾部全身心地想乾事、乾成事。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和正確的用人導向,為乾部乾事創業提供制度保證。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調動了廣大乾部勇於創新的熱情。完善了紀檢監察乾部監督制約制度,牢築紀檢監察乾部拒腐防變的堤防。

  去年,省紀委機關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各市(地)紀委機關有3個進入『市級文明單位』,有6個進入『市級文明單位標兵』,有4個進入『省級文明單位』;全省紀檢監察系統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建設先進系統』。

  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如今,全省近萬名名紀檢監察戰線工作者正在以自己的努力,默默奉獻,爭做學習型、開拓型、事業型、廉潔型的『四型』乾部,讓可親、可信、可敬的"三可"形象在百姓心中深深紮根。


  大慶:政務在百姓眼前運行

  如何加強監督和制約,保證行政權力規范運行,是政府廉政勤政建設的核心,也是監察機關的工作重點。從2006年起,大慶市以行政權力清理為切入點,以政務信息目錄編制為突破口,以行政服務中心昇級和網上審批為載體,積極推行電子政務和網上監察,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初步見到了實際效果。

  目前,該市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縣區政府行政職權和公用事業單位服務項目清理工作,編制了政務公開目錄,重新規范了行政職權流程,建設了以大慶市政務公開網為主體,以96760熱線電話、數字電視、手機、新聞發布會、政府公報等載體為輔助手段的政務公開運行系統,以網上審批、網上監察為核心的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進。

  自系統開通以來,僅大慶政務公開網點擊次數就超過10萬人次。如今在大慶,凡是與群眾息息相關的事,凡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只要是不屬於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群眾都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及時了解到詳細信息。

  為了實現政府與市民的互動,大慶市在政務公開網上設計了政務公開目錄、行政執法、陽光收費、政策法規、政務公開監督等24個一級欄目、55個二級欄目、598個三級欄目,對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公用事業單位、縣區政府的行政權力內容進行全面公開,群眾登陸大慶市政務公開網即可查詢相關信息。他們還開通了數字電視"陽光政務頻段",搭建了手機無線上網和短信查詢平臺,群眾在家中欣賞電視節目時或通過手機上網及發送短信,就可查詢相關信息。

  推行網上審批,是建設電子政務,實現網絡辦公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網上監察的前提。目前,大慶市紀檢監察部門正在委托設計網上審批、網上監察所需的系統軟件,確定了網上審批以規范化文本通過電腦進行流轉,實行網上申請、網上辦理,最終由電腦自動生成批准文件。通過網上聲像系統進行監察,就可監督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


  職務消費貨幣化墾區治奢興儉闖新路

  『辦事坐小車,來客圍一桌,出差住高檔,電話聊半晌』。這套順口溜說的是進行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前的紅光農場。

  紅光農場位於海倫市境內, 1996年,該農場內部預算支出總額為1848萬元,預算赤字374萬元。然而,在預算支出中,場隊兩級管理費支出就高達1055萬元,佔支出總額的57%,相當於預算收入的72%。職務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沈重包袱,而且成為滋生腐敗和奢侈浪費的溫床。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居高不下的職務消費支出,1997年初,農場黨委決心打破『福利式職務消費』模式,從制度上解決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實行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具體辦法是:對乾部公務費用支出中的招待費、差旅費、交通費、電話費、辦公費等五項彈性費用,以貨幣的形式量化到每個科室和每位工作人員的頭上。

  經過10年多的實踐,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在紅光農場收到了明顯成效,機關五項彈性費用累計節約788萬元。2004年7月,省農墾總局黨委在綏化分局召開了學習推廣紅光農場經驗現場會,同時成立了領導乾部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在墾區推行領導乾部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實施方案》,方案要求用三年時間完成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工作。

  職務消費貨幣化,從制度上消除了奢侈浪費的現象。2006年,綏化分局九個農(牧)場的職務消費支出1068萬元,比試點前的1289萬元下降了221萬元。綏化分局黨委書記沈瑞忠說,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讓分局抱了個大金娃娃。

  職務消費貨幣化,將負擔轉化為財源,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僅機關累計節約的管理費,就相當於每畝地增收62.3元,土地租金由1997年的每畝129元降至現在的每畝106元,有效地減輕了職工種地的負擔。

  職務消費貨幣化,打掉了領導乾部的特權,鋪張浪費的陋習不見了,全局上下乾部的形象好了,職工的心順了,乾群關系密切了,糧食產量和各項生產指標都創歷史新高。


  消除公車腐敗,促進作風改變齊齊哈爾車改見實效

  2006年3月12日上午,齊齊哈爾市將46臺市級領導公務用車進行拍賣,當天拍賣成交35臺,成交額達659.1萬元,高出評估底價14萬元,開創了黑龍江省市級領導取消公務用車先河。

  鶴城『車改』始於2004年4月,從實際運行效果看,是『既沒有影響工作,節省了財政支出,更改變了領導乾部工作作風,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車改前,2003年全市公務用車實際支出交通費為9762.9萬元,車改後,財政年需支出交通補貼僅4067.9萬元,每年節省資金5695萬元。

  乾部工作效率提高了,國家財政也節省了。這是鶴城人對車改的一個共同感受。車改前,上級部門不論事情大小,動輒就把乾部招來。現在,考慮到會議『成本』,盡量合並到一起開,一次解決多個問題。乾部下基層也不再『蜻蜓點水』了,大家都加倍努力工作,力爭在當地把問題解決完再走。當初,為了確定交通補貼標准及分類,方案先後改了幾十次,還專門召開了民主測評會,讓所有參加車改的單位,以無記名投票的辦法,對各個單位進行分類,自己給自己『打分定檔』。這樣,按照前三年車輛費用支出情況和工作量大小,市直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被分成了三類。基層乾部孫明說,以前單位養一臺車,每年的費用少說也得六七萬元。現在這些錢省下來,能給咱老百姓辦多少實事啊。

  紀委全程監督車改。在車改過程中,齊齊哈爾市紀委下發了《關於嚴明公務用車改革紀律的通知》,要求各單位對車輛搞好登記造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車改後,他們又頒布了《全市公務用車改革紀律若乾暫行規定》,突出強調了七個方面的『十不准』。即凡參加車改的單位,今後一律不准購置車輛;領取交通補貼費的人員,不准利用職權調用所屬單位、企業及其他單位車輛;領導乾部及其他工作人員不准借故使用批准保留的特種車輛;不准利用職權在企業報銷個人車輛費用;不准無償或低價到基層單位或企業修車;不准借用基層單位或企業司機;不准為節省交通補貼費用而影響公務活動;不准用乘車憑證兌現金;不准無證駕駛,違反交通規則等等。市紀委、監察局還設立了舉報電話,對違反規定者將給予相應的黨政紀處分。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