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幾點建議
省社科院院長、研究員曲偉
今後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一是著力抓好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同時,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發展優勢,把黑龍江建設成為國家新型產業基地和新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
二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發揮中心城市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輻射作用的同時,大力加強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是構建和諧龍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把構建和諧龍江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和諧文化,推進社會進步,使黑龍江全面振興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今後五年全省工作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一是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二是必須在全國乃至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中謀劃龍江全面振興。
三是必須以銳意進取、創新求實的精神推進龍江全面振興。
著重解決的關鍵問題和采取的重大舉措
第一,應大力推進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完善建設新型產業基地的體制保障上采取重大舉措。要從我省實際出發,著力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破地區、部門、所有制限制,推動石化、醫藥、食品、森工、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的戰略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注重培育成長型中小企業。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應注重發揮沿邊開放優勢,在建設國家沿邊經濟強省上采取重大舉措。我省大多數地區處於沿邊或近邊地帶。要利用廣闊的沿邊地帶,依托哈大齊工業走廊和牡丹江、佳木斯、雞西等重點城市作為縱深腹地,加快建設北部和東部出口經濟加工區、邊境自由貿易區,形成沿邊開放的新優勢。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提高在東北亞地區的競爭力。充分發揮出口保稅區和各類開放先導區的帶動作用,推動沿邊與腹地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第三,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在加快構築新型產業體系上采取重大舉措。要重點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著力發展基礎裝備、通用裝備、成套裝備、運輸裝備和國防裝備,提高裝備制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使我省成為國家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拉長產業鏈條,努力把大慶、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城市建成新型石化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把大興安嶺、伊春等地建成新型森工產業基地,把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等地建成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基地。有重點地發展高技術產業,在若乾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大對大慶、雞西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支持力度,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
第四,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為建設新型產業基地提供強大動力。要把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環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途徑,在繼續搞好技術改造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用科技創新引領老工業基地改造;在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同時有重點地發展高技術產業。全面推進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培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術聯盟,聯辦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推廣技術入股、按銷售分成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五,規劃和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在增強新型產業基地的支橕能力上采取重大舉措。要圍繞實現黑龍江全面振興,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項目的布局上,既要做到通達國外,更要注重連接腹地與沿邊。加快鐵路、公路、港口、機場、橋梁建設,加快貫通東北東部地區鐵路與公路建設,形成貫通腹地與沿邊,輻射東北地區和俄羅斯、東北亞的貿易大通道、旅游大通道。規劃建設核電、火電、風電等重大電源項目,著力解決電網瓶頸。推進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等重大油氣項目建設,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把我省建成新型能源基地,形成安全的能源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