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3日電 錢運錄在省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繁榮。
錢運錄說,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標准化、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提高農田水利建設標准,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重點推進西部旱田節水灌溉和東部除澇工程,建設西部高產穩產旱作農田和東部粳稻生產基地,鞏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樹立大食物、大資源、大農業的觀念,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加快發展特色產品和特色產業,擴大優質、專用農產品生產;在保持糧食穩定增長的同時,實施糧牧『主輔換位』,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發展農村勞務產業。推進農機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加強教育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做強做大優勢品牌。進一步加強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強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
錢運錄說,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飲水、農村能源、電網、通信、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建設,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快農村住房磚瓦化進程,逐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錢運錄還說,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全面落實發展縣域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實施擴權強縣改革。堅持走主導產業立縣、工業經濟強縣、招商引資興縣、民營經濟活縣的發展路子。從各縣(市、區)實際出發,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建設富縣富民項目,提高縣域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大力推進縣與墾區、林區、油田、礦區合作共建,拓寬共建領域,擴大共建規模,提高共建層次。
錢運錄說,加快墾區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墾區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中的示范帶動作用,把加快墾區發展擺上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位置,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全面落實支持墾區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推動墾區由初級現代農業向更高層次現代農業轉變,由農業經濟為主導向工業經濟為主導轉變,使墾區在農業機械化、產業化、城鎮化、科技推廣和社會事業進步中發揮引領輻射作用,在發展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