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電 23日,哈爾濱市民韓先生在哈爾濱市道外區馬家溝河畔一工地內乾活時,發現大量的野牛骨化石,其中包括較為完整的東北野牛頭骨化石。專家稱,現在的馬家溝在2萬年前應為天然河流。
據韓先生介紹,今天早上他在馬家溝河畔一工地內乾活,在一個大坑內,他看到了許多動物的骨頭,他出於好奇將一塊帶有兩個角的頭骨帶回家中。
經過哈爾濱市文物管理站有關專家鑒定,被發現的骨頭是生活在2萬到4萬年前的野牛骨化石,具體部位是野牛的頭骨和腿骨。從頭骨可以推斷出,野牛個頭較大,體重達一噸以上,是現在牛的兩倍大。
文物專家畢叢良介紹,2萬多年以前是東北野牛最繁盛的時期,但在1.4萬多年前,這種野牛就滅絕了。因該處發現大量的野牛化石,很可能是野牛一次集體性滅絕,主要原因是環境造成的。他判斷,集體滅亡的地點應該是一條河流,當野牛來此喝水或者遷徙時,集體進入河中,因野牛體重很大,身體慢慢地陷在河流的淤泥中,最終造成大量野牛死亡。野牛的身體處在一個封閉的地下,最終形成了化石。由此可以推斷,現在的馬家溝應是自然形成的河流,在2萬年前就已經存在。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