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電 題:拼搏奉獻寫人生——記七臺河洗煤廠弱電班班長王富昌
55歲的王富昌參加工作已37年,現任七臺河洗煤廠弱電班班長,工人技師。幾十年來,王富昌一心撲在洗煤事業上,憑著初中文化功底,刻苦自學,取得了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計算機高級程序員證書,並把所學的知識全部用於洗煤生產實踐中,先後完成了53項技術革新,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30多萬元,間接效益5000多萬元。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富昌在平凡的崗位上勇於吃苦,甘於奉獻,受到全廠廣大員工的尊敬。他先後獲得了全省職工百項合理化建議『優秀成果獎』,省勞動模范、市勞動模范標兵、市優秀共產黨員、七煤公司勞動模范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榮譽稱號。2005年5月份,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他登上了北京天安門城樓,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53項技術革新的創造者
那是七洗廠建廠初期,19歲的王富昌當上了名司爐工人。他身材瘦小,每個班得往爐膛裡揚兩噸多煤,煙熏火燎,累得他直不起腰來,即使條件這麼艱苦,他也沒後退半步,他認准一個理『是金子在哪兒都閃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討論使王富昌這個僅有小學4年級文化的人感到了知識的貧乏和無知的可悲。渴求知識的願望從此在他的心中深深紮下了根,他痛下決心立志從頭學起,哪怕因難再多,也要把動亂中丟失的時間搶回來。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的名言成了他工作學習的座右銘,他四處求學,自費參加了中國電子進修班,訂購了《電子報》、《電子世界》等雜志,還跟廣播學英語。心中有了信念,學習就著了迷,一次王富昌在燒鍋爐之餘,專心致志地看《電子學》,下班回家後,纔想起把自行車忘班上了,他的鞋子壞了,妻子讓他買雙新鞋,可他卻高高興興捧回厚厚一摞書,讓妻子說也不是,怪也不是。為了多學一點知識,他每年都在微薄的工資中擠出一千多元購買書籍。
為了檢驗自學成果,沒有試驗工具和場所,他就在自家的電器上打主意。什麼收音機、電風輪、電風扇、洗衣機,拆了裝,裝了拆,一次又一次試驗。
梅花香自苦寒來,伴隨著千百個不眠之夜,他的大腦裡留下了《電子學》、《高等數學》、《流體力學》、《實用英語》等專業課程的清晰印跡,王富昌經過8年的苦讀、實踐、鑽研,成功了,終於成了一名沒有文憑的大學生。獲得了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國家電氣技師合格證書和計算機高級程序員證書。
無私奉獻寫人生
熟悉王富昌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能人,他不僅是七洗廠的能人,也是七煤公司技改戰線科技攻關的佼佼者。就是這樣一個僅有小學四年級文化的人,卻成為電氣技師,就是這樣一個最大官銜只是班長的人,卻讓300萬噸洗煤大廠的小設備『俯首貼耳』;就是這樣一個當了35年工人的人,卻為企業創出了5000多萬元的效益。他就是靠自學成纔,在平凡的崗位上勇於吃苦,甘於奉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沒有豪言壯語,卻用無聲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責任。
自1989年以來,他完成大小攻關項目53項,修復和制做各種設備,部件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30多萬元,間接效益5000多萬元。其中,1990年研制的智能化洗煤機風閥控制器解決了因現場環境潮濕,經常損壞元件的大難題;1996年以來,他先後研制的數控器和調速器等60臺控制設備、為企業節約了大量資金;1998年王富昌建議並實施的《七洗廠煤泥水檢測系統方案》減少了電耗和精煤損失,獲得間接效益達400多萬元/年;2001年,他自行研制安裝的七洗廠生產指揮程控系統,為企業節約資金70多萬元;2004年,他采用變頻器等先進技術對洗煤機排矸系統進行改造,確保了系統穩定可靠。
王富昌是一個肯於吃苦、甘於奉獻的共產黨員。在從廠領導信任的目光中接過自行設計安裝洗煤廠生產集控系統的重擔時,他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備。除了急需的材料需到廠家選購外,設計、調試都由他自己完成。他到鐵選廠、新選廠搞調查研究,了解系統性能,回到現場與同志們設計方案,晚上挑打夜戰,看資料、畫圖紙。正值盛夏天熱,人坐著都滿臉冒汗,他在配電室、調度室、工作室裡來回轉圈,坐臥不安,背心像膏藥一樣濕漉漉地貼在前胸後背上。蚊子在耳邊嗡嗡地直叫,有人喊他去吃飯,他像沒聽見一樣。這時用廢寢忘食來形容他一點兒也不過分。他經常在睡夢中醒來,為某一個環節大動腦筋。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他究竟設計了多少方案,編制了多少程序,自己也難以說清,每一次失敗都使他向成功靠近了一步,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套利廠創效的系統在他的拼搏下,終於在11個月的攻關中投入了使用。為廠節約50多萬元的資金,而且整個系統是自行設計安裝的,軟件是他自己開發的,使用維護起平非常得心應手。
繼電器保護系統的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要經常對繼電器保護系統和控制系統進行檢查性的試驗,盡早地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王富昌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了一臺600A的電流發生器,為繼電器保護系統的檢查和試驗提供了一個方便實用的工具。
王富昌是一個什麼困難也難不倒的共產黨員。廠裡安裝的356號過濾機,成套設備缺少調速器,設備根本無法啟動,這就意味著新安裝的設備是一堆廢鐵。王富昌看在眼裡,急在心中,他找到了主管技術的領導,主動要求解決這一難題。他利用現有材料,連續乾了三天,一臺簡易調速器誕生了。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本事,稱贊他是技術大拿,攻關能手,可又有誰知道他成攻背後所付出的辛勞呢?
王富昌就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維修、改造和制作的各種設備、部件以及設計的生產工藝,為企業創造效益5000多萬元。他做出這麼大的貢獻,可從來沒有向廠裡要過一資額外的報酬,從來沒有向組織擺過自己的功勞。然而,黨組織也給予了王富昌最高的榮譽。在榮譽面前,王富昌始終保持冷靜的頭腦,他心裡最清楚,是七洗廠鍛煉了他,只有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纔能回報黨組織的關懷。南方洗煤機制造公司以月薪5000元聘請他,他回絕了,本市裡很多民營企業想高薪挖他,他也回絕了,他不是不需要錢,女兒上大學,妻子有病在家休息多年沒上班,處處等錢用,妻子埋怨他:你真是目光短淺,就是不去應聘,咱自己包個什麼工程,也能多掙點錢。可他卻說:多掙錢是好,可人是有感情的,我又怎能丟下工作了這麼多年的崗位呢!多麼朴實的話語啊!七煤公司正是有了像王富昌為代表的知識型職工,我們的企業纔越來越興旺昌盛和富強。
王富昌同志不斷學習,不斷攀登,不斷超越自我,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用行動書寫了閃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