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把握大綱抓基礎 高考歷史短期內提高成績策略
2007-04-25 16:49:11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呂曉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5日電 省內許多考生諮詢:距離高考僅剩一個月時間了,最後衝刺階段如何復習能提高成績?

  指導教師:周麗華(哈市第九中學高級教師、高三歷史教研組組長、省級骨乾教師)

  在歷屆歷史高考試題中,尤其是2006年的試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重視對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科主乾知識的考查,考查常以考綱為准;二是突出了對歷史知識的專題性的考查,加大了對學科的綜合能力的考查;三是突出和強調學科特色,強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查;四是試題往往以現實生活中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為立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通過對高考試題的分析和平時的教學實踐,考生失分的情況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到位;對試題審題不到位;對歷史知識的分析、歸納、總結、概括不到位。在最後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想提高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考生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把握高考大綱抓基礎

  衝刺階段必須進一步研讀《考試大綱》,認真研究近幾年來的文科綜合試卷,科學地界定本學科的知識點和學科重點。在兩輪復習的基礎上,衝刺階段要回歸教材,抓好基礎是復習的重點。歷史知識是歷史能力的載體,是歷史學習中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最近幾年來,歷史高考試題內容比較基本而且注重學科的主乾知識。而2007年的高考大綱已經列出了高考中對歷史知識點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應該按照高考大綱的結構,把歷史所有的知識點和主乾知識復習一遍。在復習中找出自己在知識點上的漏洞,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查缺補漏工作。

  歷史學科知識框架的構建是形成歷史學科體系的有效途徑。文科綜合試卷中的歷史試題近幾年比較注意對考生進行專題檢測,尤其是強調對歷史發展沿革的檢測。在這一階段要再對重點專題進行一定的復習也是非常必要的。

  處理好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

  在歷史學習與復習中看書與做題同等重要,他們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必須都得兼顧。看書是記憶的前提,只有用心看書纔能掌握住歷史的基本知識,纔能理順歷史發展的脈絡,纔能構建歷史知識的框架。但基本知識、發展脈絡、知識框架的掌握、理順、構建的情況如何需要通過做題來檢測。錯題往往就是自己的問題所在,即對歷史知識掌握不到,理解不透的反映。因此對於歷史錯題要格外重視,一定要把錯題出錯的原因查清楚。做題是檢測復習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

  適當增加主觀試題訓練力度

  在歷史高考試題的二卷中,考生往往失分較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審題不好,而馬虎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同學們經常是見題就答,不認真審題,因而錯誤不斷。再一個就是,考生經常想當然,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代替客觀存在。因而在最後的衝刺階段,一定要在平時加強主觀試題的訓練。在考試中,一定要認真仔細地審好題,要審好試題的考查范圍、時間、地區、國別、階段、哪一方面、哪一歷史事件的具體內容等,看好問題的要求是依據材料還是結合教材的內容來回答等等。一個細微的地方都不能丟,否則就會全軍覆沒。在平時的習題訓練中,同學們往往願意做選擇題,在最後衝刺階段,要想提高分數,就得有意識地進行主觀試題的訓練,特別要加強審題的訓練,因為它是歷史學科得高分的唯一途徑。

  抓好高考試題中的熱點問題

  從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來看,試題的時代感比較強,與現實社會聯系的比較緊密,如2004年、2005年、2006年等都有對焦點與熱點問題考查的試題出現。以時政熱點為命題的切入點是高考文綜命題的特點和趨勢。同時,它也體現了高考試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注重對學生的綜合及創新能力考查。使學生能用歷史的眼光和現實的眼光來解讀歷史知識和分析時事政治問題,即對歷史問題進行現實的思考,對現實與社會影響較大的歷史現象與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分析與研究;又對現實問題進行歷史分析,用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現實社會的現象與問題,做到活學活用。

  歷史的熱點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與周年紀念相關的熱點:周年紀念的熱點有1917年的十月革命、1927年的國民革命的失敗及土地革命的開始、1937年的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1947年的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反攻、1957年中國共產黨的整風運動、1967年的歐洲共同體的成立、1987年的黨的十三大、1997年的香港回歸、黨的十五大等等;一部分是與時事政治相關的熱點,如中日關系、中非關系、中俄關系、中印關系、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關注民生,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等等。在所有文綜的考試科目中,歷史是短期提高較快的學科。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