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探索農村醫療服務新模式 農民看病『分期付款』
2007-04-26 08:33: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傅立波 周雷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6日電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醫療集團探索農村醫療服務新模式——農民看病『分期付款』》的文章,全文如下:

  黑龍江省鶴崗市立春村農民趙景龍在蔬園鄉衛生院做了兩個手術,欠醫藥費1770元。憑據村委會開具的特困證明,醫院減免了400元所欠費用可在一年內分三次交齊。老趙高興地說:『大專家親自主刀,醫藥費不但減免,還能「分期付款」,有這樣的醫院,我們農民看病還愁啥!』

  讓老趙得實惠的,是省農墾寶泉嶺醫療集團推行農民看病『分期付款』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農民沒錢也能看病

  醫療費用一年之內分期繳納

  寶泉嶺醫療集團董事長王學生說,雖然農民參加了新農合,能報銷一部分醫療費用。由於經濟困難,部分農民還是交不起費用,致使『小病拖、大病扛』。2001年,我們就嘗試推行農民沒錢先看病,所欠醫療費用,可在一年之內分期繳納,不計利息。

  據了解,只要持村委會開具的特困證明,經醫院審核後,農民就能享受『分期付款』的待遇,同時,還能得到床位費和檢查費各減免30%、治療費減免20%、藥費減免8%的優惠。

  綏濱縣聯合村76歲的金聚山老人得了腦血栓,被送到集團綏濱分院治療,當時只有400元,連住院押金都不夠。老金說:『醫生讓我先看病,說錢不夠可以先欠著。』住院23天,花費了3000多塊錢,後來分三次還給了醫院。拿著村委會給我開的證明,醫院又給我減免了100多塊錢。『沒錢也能看病,醫院真是救了我的老命。』

  僅2006年,享受『分期付款』的農民患者達216人,集團墊付醫療費用107萬元。墊付費用這麼大,醫院如何保證正常運轉呢?『我們充分利用了藥品、耗材的賒銷付款期,解決了這一問題。』王學生解釋說,醫院和醫藥公司、耗材供應商簽訂的協議規定,3個月後支付貨款。但農民都是在秋收後還款,一般都在半年左右。醫院就和供應商協商,把賒銷期延長至半年,作為條件,醫院要多支付5%的貨款。『去年,僅此一項,不算利息,集團就多付了45.6萬元。』集團財務部主任張洪亮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給農民讓利45.6萬元。

  手續簡單,毫無約束力,會不會有農民『賴賬』?王學生說:『事實證明,農民朴實,講信用。截至目前,沒有發生一起欠賬不還的現象。』『什麼錢都可以欠,救命的錢不能欠!』金聚山大爺激動地說。

  集團各分院還開設了『一日病房』,方便農民看病。即患者入院時不用交押金,按每天的治療費用交費;需要觀察治療的患者,只交床位費。對需要到上級醫院治療的,醫院派醫務人員免費護送。既簡便了就醫流程,又讓農民少花錢。農民們說:『這樣的醫院實惠!既能「分期付款」,還能「打折」。再也不用搭著路費,天不亮就趕著去縣城了。』

  分期付款延伸至村

  聯合辦院消除衛生服務空白

  由於『分期付款』、『一日病房』便捷、實惠,看病的農民『蜂擁而至』。2005年,鶴崗市東山區找上『門』來,提出與寶泉嶺醫療集團聯合辦院。集團把『難以為繼』的蔬園鄉衛生院作為試點,將『分期付款』延伸至村衛生所。對轉診到村衛生所的困難患者,康復期間的醫療費用由村醫先期墊付,醫院『埋單』,村醫與集團分院采取每周定期結算。『這個法子好!村裡經濟困難的,錢都不好借。現在,不再為沒錢看病發愁了。』正在村衛生所康復治療的蔬園鄉裕民村村民崔淑珍欣慰地說。

  為了保證患者的康復安全,集團各分院對村醫進行免費培訓,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集團規定,每年培訓四次,每次一個月;根據村醫的需求,量身定做培訓內容;培訓方式采取集中授課、流動授課、分散自學和師徒互動。村醫自主選擇專家,拜為老師;老師負責業務指導,每周要到『徒弟』所在村至少義診一次。『師徒』互動,使村醫的醫療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不但保證了醫療安全,甚至做到小病甚至一些重病癥的治療不出村,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

  集團醫護人員自發捐款9萬餘元,建立了醫療急救救助基金,在『分期付款』的基礎上,對持有鄉、縣政府或民政部門證明的急、危、重病特困患者進行免費救助。近年來,有580餘人得到救助,減輕農民負擔11.4萬元。

  目前,該集團已與周邊3市4縣24個鄉鎮聯合辦院或醫療協作,享受『分期付款』的農民已達50餘萬人。在政府不投入的前提下,既盤活了醫療資源,又完善了農村衛生三級網絡,使墾區、地方和群眾實現『共贏』。『衛生廳倡導推倒圍牆、資源共享。』黑龍江省衛生廳黨組成員、省愛衛會專職副主任王國纔表示,『寶泉嶺模式』不僅能消除農村區域衛生服務空白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