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電 『兩個同學走過他身邊的時候笑一聲,他都覺得是在說他壞話,根本沒法跟同學和老師處好關系。』近日,一位高三學生家長來到省家庭素質教育指導中心,向家庭教育指導師求助。
據介紹,高三學生小雷(化名),家庭條件不錯,成績基本保持在班級前十名,可大部分同學和老師都不大喜歡小雷。很多同學都覺得小雷做事很偏執,平時很少跟人接觸,偶爾說幾句話也很傷人。小雷曾經組織過一次活動,可在收了同學錢後,活動又不搞了,最後還是老師出面聯系小雷的家長,幫同學追回『活動費』。小雷的父母很苦惱,家庭條件很好,孩子的成績也不錯,為什麼會鬧出這些事,於是向家庭教育指導師求助。對此,家庭教育指導師關老師在對小雷進行輔導時發現,小雷表面上有撒謊狡辯等毛病,深層原因卻是家長與孩子缺少必要的溝通,孩子自卑所致。
小學4年級學生小亮(化名)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的收入不多,家裡生活比較困難。小亮在班上是出了名的『閑不住』,經常對同學搞惡作劇,並破壞班級的設施,讓老師和同學很頭痛。很多人都認為小亮是『多動癥』,對他盡可能回避,而小亮卻在別人回避時采取『主動闖禍』的態度。關老師告訴記者,小亮的母親平時很少跟小亮聊天,幾乎每次跟小亮說話都是以『訓』為主。缺少關懷的小亮很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卻不知道如何做,在母親的『打擊教育』下,他認為只要自己闖禍,就會有人注意他。
據關老師介紹,每年像小雷、小亮這樣有潛在心理問題到教育指導中心進行輔導的孩子超過150人,佔總諮詢量的10%,這個數字還在增加。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很多家長不懂得教育孩子,不能與孩子進行溝通。關老師認為,出現這樣問題的孩子,大多處在青春期,往往被誤認為是青春期叛逆行為而被忽視,一些孩子直到發展到患上嚴重的強迫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纔被家長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