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訪省十次黨代會代表楊喜軍:加速經濟轉型促進協調發展
2007-04-26 10:00: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楊喜軍

  東北網4月26日電 日前,省十次黨代會代表、伊春市委書記楊喜軍表示:今後5年,伊春將緊緊圍繞林業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和諧的林業社會體系,探索出一條林業資源型城市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之路。

  楊喜軍介紹說,為實現上述目標,伊春將做好以下四項轉型工作:一是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轉型;二是由單一木材產業向多元產業轉型;三是由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向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四是由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的林業城市向『世界知名、中國一流、中等規模、生態園林』城市轉型。

  經濟轉型,伊春發展的是依托於林的非林脫木產業。對這些產業,伊春的限定是:產業不能有污染,產品應當有『綠色』。不僅如此,伊春經濟轉型,還同治理污染,發展循環經濟結合起來。這樣做的結果,是使伊春的山更青水更綠,而優良的生態環境,又為伊春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伊春的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生態畜牧和北藥等新興替代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去年末,上述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1億元、4.4億元、5.3億元和3.7億元,同比增長了48.4%、57.9%、17.4%和25%。全部新興替代產業實現增加值,已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32.7%,拉動經濟增長6.6個百分點。

  楊喜軍說,做好四項轉型工作,一要積極調減木材產量,嚴格森林資源保護,在禁伐天然紅松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其它珍貴樹種的保護范圍,力爭到2011年,建起總面積95.6萬公頃的生態特區,為龍江生態省建設做出貢獻。二要繼續實現『工業興市』戰略,按『橫向抓項目十大集群、縱向抓產業擴規模、兩頭抓龍頭帶基地』的思路,堅持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原則,把木材精深加工、生態旅游、特色種養與加工、冶金及礦產開發、綠色能源五大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的主攻方向。三要進一步把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制度創新、以市場導向為目標的技術創新、以效率效能為中心的管理創新作為關鍵環節;特別是要鞏固現有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林地承包經營的體制機制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林業自身特點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四要拓寬融資渠道,加快交通、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昇城市品位,爭取早日進入國家級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行列。五要大力發展職工自營經濟和林下經濟,千方百計增加林區職工致富奔小康步伐;鼓勵多種形式就業,確保轉型期間每年新增就業崗位3萬個以上;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重視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工作;積極發展文化事業,繁榮小興安嶺文化;加強醫療衛生工作,集中解決林區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問題;解決好轉型期出現的各種社會矛盾,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及時化解各種不和諧因素。

  最後,楊喜軍充滿信心地說,只要做好四項轉型工作,伊春就一定能夠實現生態良好、產業發達、體制先進、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這一理想目標。

責任編輯:魯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