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7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方正縣一名收藏愛好者在地攤淘寶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張日本『開拓團』進駐東北的地圖,這為日本侵華又增添一項新罪證。
2007年4月的一天,方正縣收藏愛好者辛雷像往常一樣來到舊物市場的地攤閑逛,忽然一個古舊的家譜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一塊正方形的紅紙寫著『家譜』兩個字,下面便是一排排記錄人名的蠅頭小楷。奇怪的是這張紙的質地與眾不同,展開以後背面隱約可見許多線條,並寫著『第七次太平川開拓團地區平面圖』的字樣。辛雷花300元把它買了下來。
回到家以後,辛雷認真地對地圖進行了修復,將殘缺的碎片拼湊到一起,並在地圖的後面貼了一張襯紙。地圖長1.8米,寬1.2米,上面盡是等高線,只有『大泥河』、『龍王廟』兩個地名,比例尺為1?押10000,可惜的是左下角仍缺很大一塊。
26日,辛雷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到哈爾濱市文物站進行鑒定。站長劉雲纔看完地圖後表示,根據地圖上的文字和所掌握的資料,這是一張侵華日軍『開拓團』遺留下來的地圖。日軍撤退時大量的文件都被銷毀了,所以目前研究『開拓團』這方面歷史的文字史料少之又少,這張地圖很有研究價值。但其左下角破損丟掉了關鍵的信息,地圖上的兩個地名僅在省內就有很多處,所以目前尚不能確定究竟是哪裡。
新聞鏈接開拓團:1936年,廣田內閣將向中國東北地區移民定為日本『十大國策』之一,關東軍為此制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計劃』。隨後,大批移民組成『開拓團』向中國進發。這項計劃就是要通過這一百萬戶改變中國的人口構成。通過這種野蠻的或者說很原始的方式,來佔領中國的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