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電 題:關愛農民工共譜和諧曲———哈爾濱市開展農民工工作紀實
『五一』臨近,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召開大會表彰剛剛當選勞模的100名農民工。這不僅體現了全市上下對農民工的關愛,更標志著農民工在哈爾濱社會地位的全面提高。
農民工是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到處留下他們的足跡,灑下他們的汗水。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上下齊心協力,事關農民工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逐步得以解決,譜寫了一曲民心歌、和諧曲。
執政為民,黨政工齊抓共管
哈爾濱市有89萬農民工。解決好他們的就業、社保、生活等問題,不僅涉及其切身利益,也直接關系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2006年春節剛過,《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乾意見》正式印發,市總工會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工會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及專門工作機構,負責農民工工作的組織協調,調研指導,維權服務,監督落實。隨後,哈爾濱市又成立了市勞動力轉移工作領導小組、農民工管理和服務領導小組、市農民工維權領導小組,標志著哈爾濱市農民工工作已初步形成了黨政工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各地黨委、政府把做好農民工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制定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具體任務和配套文件。在農民工就業、經營、培訓、戶籍、工資、合同、安全、醫療、保險、教育等16個方面相繼出臺政策規定。
市領導親自到火車站迎接農民工專列、將農民工納入兩節送溫暖行列、將醫療等服務送到農民工打工地……社會各界紛紛為農民工獻愛心、辦實事,形成了從政府到社會、從輸出地到輸入地、從企業到個人都關心、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良好氛圍。
紮實推進,十大實事暖人心
追討欠薪、提高工資、簽訂合同、安全生產、規范用工、免費職介、培訓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計劃生育———近年來,各級政府主抓這十件實事,把溫暖送到了農民工心坎上。
辛苦一年,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拿到工資。從1999年起,全市上下掀起聲勢浩大的清欠風暴,至今已為農民工討回被拖欠的工資100餘萬元。近年來,城市裡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普遍向農民工開放,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還相繼清理了不合理的行政審批、收費項目和歧視性規定,取消了對農村勞動力進城和跨地區就業的限制。為提高農民工就業技能,增強農民工在勞務市場中的競爭力,市農委實施了陽光工程和百萬農民工培訓工程,僅2005年就培訓農民工20萬人。全市各個部門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為農民工尋求
就業崗位,開闢就業渠道,免費為他們介紹工作,僅市總工會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去年就介紹安置農民工800餘人。
『十大實事』讓成千上萬農民工享受到實惠。更多的用人單位與農民工簽訂了規范的勞動合同,農民工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強,子女教育和居住條件等進一步改善。一個親民、愛民的政府形象在農民工心中愈發清晰。
再接再厲,農民工工作任重道遠
老傅和小傅是從安徽來哈打工的叔侄倆。『能按時拿到工錢,有人幫助解決困難。』老傅對此格外滿足。年輕的小傅卻有著更多的憧憬:『工資要是能再漲點就好了,住的地方最好能有浴池……是不是要求太多了?』農民工的小小要求折射出當前工作中的不足。
目前,哈爾濱市農民工工作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是從現實情況看,農民工在工資收入、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培訓就業、子女上學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困難。有些農民工問題雖然已經有所緩解,但遠沒有達到全面徹底解決的程度,如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等。有些工作只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離全部完成任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如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問題。還有一些涉及深層次的體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問題,如農民工戶籍問題等,要依靠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和長期的努力纔能完成。農民工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解決農民工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采取更加紮實有力的措施為農民工多做好事、多辦實事。』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據介紹,今年哈爾濱市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如《哈爾濱市維護農民工勞動權益辦法》、《哈爾濱市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若乾意見》等,讓89萬農民工共享更加和煦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