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電 『春暖花開、遍地翻漿。』是近幾年哈爾濱市春季街路的真實寫照。近日,伴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大大小小的坑坑包包再次出現在城市的街路上。面對著經不起車壓,翻漿不斷的路面,一些百姓戲稱:這哪裡是板油路,分明就是『酥皮』路嘛!
近日,記者對一些翻漿嚴重的街路進行了實地走訪。
健康路
800米路坑包六七十個
27日,記者來到香坊區健康路,在健康路三合路至哈爾濱市第五醫院不足800米的路段上,大大小小的坑包有六七十個。
在健康路52路終點站附近記者看到,路中間有一個直徑約2米的大坑,深度足有10厘米,坑裡都是沙土。距離這個大坑不遠處,接連有四五處翻漿的路面,有關部門已經用步道板進行了簡易修復。遠大生態公園健康路正門前的路面上,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步道板,儼然成了彩色路面。
在健康路28號門前一段長約60米的道路基本成了土路,每逢車輛駛過,這裡就塵土飛揚。據在這裡居住的張湘江老人介紹,3年前這裡進行了全面改造,平房也動遷了,有關部門還投巨資建設了生態公園,老百姓拍手叫好。唯獨這條路太鬧心了,一開春就開始翻漿。
健康路與康民路交叉口有3處較大的翻漿路面,每個坑的直徑都在1米以上。健康路上的健康橋站臺附近有一個面積達10多平方米的大坑,坑周圍都是瀝青碎塊和沙土。一位正在保潔的環衛工人說,這裡車流量較少,平時非常乾淨,但今年開春以來路面就開始翻漿,沙土遍地,都天都能多掃出一手推車土。
據52路車隊的駕駛員王曉峰介紹,今年剛開春時這裡的部分路面就出現翻漿現象,當時有關部門在翻漿的地方鋪了大量步道板,但沒有鋪步道板的地方後來也陸續翻漿了,給車輛出行帶來不便。王曉峰說,這裡是52路終點站,出行的人較少,司機都想快點開搶點時間,但由於路不好,
根本不敢開快。如果開快了,還擔心把車上的乘客顛傷了。
和平路
坑內石頭賽籃球
28日,記者對司機反映較為強烈的香坊區和平橋進行了走訪,發現該橋的輔路上溝壑縱橫,從省邊防總隊至省中醫藥大學近千米的路段上,有近百個大坑,每個大坑裡都有雞蛋大小的石塊,在其中的一個坑裡竟有一個直徑近30厘米的大石塊。
在和平橋省邊防總隊門前的輔路上,有一處面積達四五平方米的大坑,深達七八厘米,快速駛來的車輛行經此處都要減速,緩慢通過。一位出租車司機見記者在拍照,就停下車對記者說:『這個坑太大了,比交通部門設置的減速帶都管用!』
和平橋省邊防總隊往中醫藥大學方向的第一個橋洞下面,有一處五六平方米的大坑,坑裡露出沙石,車輛經過時發出『??』的聲音。在第二個橋洞下面也有一個大坑,坑中裸露著碎石,瀝青路面已不知去向,坑邊上的瀝青也非常薄,只有2厘米厚。在橋頭處有五六處翻漿的大坑連成一片,其中一個大坑裡竟然有一塊籃球大小的石頭,石頭的一端被瀝青路面覆蓋著。一位在路邊曬太陽的老大爺調侃地說:『把這麼大塊的石頭鋪到路上了不知用意何在,如果想鋪就應該多鋪點,像中央大街一樣全是石頭,一百多年了也沒翻漿。』
每天都要從這裡通過四五個回來的52路車隊的司機高利說,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公交車只能走和平橋的輔路,但輔路上的坑太多了,車輛行駛在上面就像跳舞一樣,這些大坑都趕上『跳舞機』了,乘客對此意見很大。
建國街
路變『U』形車走『S』形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類街路雖然也有出現翻漿的,但是面積多半很小。而屬於一類街路的道裡區建國街卻翻漿非常嚴重,路中間一條寬約1米的坑帶,幾乎綿延整條街路,路面成了『U』形,而且街路兩側大坑遍布,使得經過該路段的車輛不得不像蛇一樣走『S』形路線前進。
道裡區建國街由建河街至通達街翻漿最為嚴重。『3米一個小坑、5米一個大坑。』附近居民告訴記者,形容建國街的路,這樣的說法一點都不過分。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道路中央出現下沈,使道路變成『U』形。此外,兩側的行車道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坑槽。松柏街與建國街交叉口處,直徑約1米的大坑有三四個。在建國街與松樹街路交叉口的路面上,道路中央出現了一個長約10米,寬50公分、深五六米的溝壑。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建國街上的大坑足有百餘個。
由於建國街大坑小坑遍布,底盤高的車輛可騎著一些相對淺的坑槽行走,而底盤低的車輛只能左拐右拐,像蛇一樣前行,嚴重影響車行速度,也帶來安全隱患。有的車輛為了躲避大坑,不得不與對向車輛相互搶道,一時間,喇叭齊鳴,道路擁堵。
附近居民韓建章說,這條路2006年11月份剛修過,剛過完年,就翻漿了。對於該路段的問題,他認為是以前鋪設管網時回填不實引起的。
高低起伏的翻漿路面讓過往車輛叫苦不迭。91路公交車司機丘海說,由於路面翻漿嚴重,車輛經過時都要減速慢行。因為每輛公交車都承載著許多人的安危,所以公交車的駕駛員,行車時都更加小心。盡管如此,車輛還時常破損,幾天前,2臺206路公交車在這條路上被顛壞。不僅如此,道路翻漿還影響車行速度,如果路面平坦,單程需要1個小時,但由於這裡路面翻漿,單程至少要增加20分鍾。
北環路
快速乾道成『慢道』
二環快速乾道北環路段是哈爾濱市重要的交通要道,自有關部門在這裡開挖鋪設供熱和供水等市政管線後就開始出現大坑。今年春天翻漿更為嚴重,許多司機本以為從北環路走會非常便捷,但這裡遍布大坑,反倒影響車速。
在二環橋港務局下橋處記者看到,道路中央接連有2個直徑1米以上的大坑,從橋上快速駛下的車輛不得不緊急剎車。更新街與北環路交叉口處,直徑1米多長、深10厘米左右的4個大坑連成一片,車輛行經此處都左右搖擺。
記者還在北環路上的古鐵市場門前、鐵道口等處發現道路開裂並下陷的現象。在這些大坑中,最淺的有五六厘米,最深的達10多厘米。
路面翻漿令每天固定要經過該路段的公交車駕駛員們感到十分苦惱。1路公交車司機陳師傅說,由於路況太差,盡管他每次駕車行駛到這裡都放慢車速,但車下的減震器仍時常被顛壞,這使得許多公交車無法正常運營,對於按趟賺錢的他們來說,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公交車駕駛員最怕車輛顛簸搖擺碰傷乘客,一旦車上的乘客被碰傷,這筆賠償金車隊不負責,都是由司機自己出。只要出一次意外,他們一個月的收入就都『泡湯』了。
哈市眾多街路
坑連坑成了『搓板』路
記者近日還對其它道路進行了走訪,發現哈爾濱市許多街路都出現翻漿現象,新坑套老坑,大坑連小坑,簡直成了『搓板』路。
南崗區宣德街由理治街至大成街路段全長約900米,翻漿、開裂的路面隨處可見,車輛經過時塵土飛揚。28日,記者驅車從理治街
進入宣德街,就發現一條深0.1米左右、寬約0.5米的大坑橫在路中央,車輛經過時不得不減速慢行,小心翼翼地通過。繼續前行,伴隨著連綿的大坑,車輛左右搖擺得非常嚴重,在經過一處大坑時底盤刮到了地面,發出『??』聲。向前行駛了五六十米遠,路中央又出現一個直徑約1.5米、深0.1米的大坑。路面嚴重翻漿影響了這一路段的交通,所有車輛只能緩慢地前行,整個路段擁堵不堪。
在道外區太古街上,翻漿的路面隨處可見。尤其是南十六道街至新一街方向,近1000米長的街路布滿了大坑。附近居民王大娘說,這裡往來的車輛特別多,但路卻始終坑坑窪窪,居民出行極為不便。
道外區南七道街500米的路段上竟有幾十個大坑,最深的達20餘厘米,最淺的坑也有七八厘米深。尤其在道外區南七道街72號附近的交叉路口處,道路翻漿嚴重。記者看到此處路面的瀝青已被過往車輛碾碎,露出了底層的沙石,路面也因此變得凹凸不平。
在香坊區木材街記者看到,木材街與公濱路交叉口靠近工商銀行一側的路面翻漿非常嚴重,深約10厘米的大坑裡都是沙土,在坑邊則是黃泥,形成一個高約10厘米的大土包,本就不寬的道路成了單行道。在距離這處翻漿路面大約15米的地方也有一個大坑,裡面都是磚頭瓦塊。據這裡的居民王麗霞介紹,這條路自3月份以來就開始翻漿,晴天頂著暴土揚長的灰塵出門,雨天坑裡都是泥水,不熟悉路況的司機就會將車駛入大坑,在人行道上走的行人經常被濺一身泥水。
在香坊區哈平路靠近家樂福超市一側的輔路上,長達200多米的路面全部翻漿,像『搓板』一樣。路過此地底盤被刮了的『的哥』陳先生說,如果拉客就得上輔道,但這裡卻翻漿,有關部門一直也沒有修理,底盤被刮了也不知道找誰賠償。
南崗區文昌橋南崗往道裡方向的下橋路面翻漿同樣嚴重,車輛行經此處時不得不緊急剎車避免『翻跟頭』。記者看到,在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有大大小小的坑25個,盡管今春有關部門已對該路段的道路翻漿進行了修復,可如今翻漿路又『露餡』了。
在道外區北二十道街上,道路表面已完全破碎,本應在瀝青下面的沙石完全裸露在外。在靖宇二十道街與靖宇十八道街間僅300米左右的路段上,直徑1米、深八九厘米的大坑一個挨著一個。109、70、76、205路等近10條公交線路都要從這條路經過,由於該路段車流量較大,堵車成了家常便飯。
記者在采訪時,一位出租車司機開玩笑地說:『如果問我哈爾濱的街路有多少條出現翻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哪些沒有翻漿,因為沒翻漿的路屈指可數。』
一位飽受翻漿之苦的網友在某網站貼出一首打油詩:
扒路作業工程忙,網通移動市政常。
電力供水排水休,鐵通聯通燃氣上。
可算依次暫停工,車輛超載路遭殃。
分段修補殘缺處,只是短時路面光。
□本報記者鄒呈娣
本報首席記者趙政府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