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4月29日電 28日,由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哈爾濱市文聯聯合主辦的《歷史的回聲———『五四』歷史文化名人影像手跡展》,在哈市道裡區兆麟街123號展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展儀式。在眾多來賓中,一位神采飛揚、精神矍鑠的老人格外引人矚目,這位98歲高齡的老人就是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國學大師文懷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文懷沙先生就對『五四』歷史文化的認識、如何看待當今的『國學熱』、如何處理物質與文化的關系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見解。
繼承『五四』歷史文化精髓
這次展覽展出的500件信件、手札、影像等珍貴藏品,均為『五四』歷史文化名人的真跡,談到參觀後的感想,文懷沙說:『歷史是凝固在某些事物上的,這些東西幫我們激活了歷史,歷史又帶動現實前進。一個蒙昧於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什麼事物都有一個繼往開來的問題,而繼往開來也是有選擇性的。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藏品都是歷史留下的痕跡,特別是這些信札,因為這是歷史上那些偉人內心的聲音。
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智慧的閃光和時代的精神都在這些信件裡,我們可以從一片樹葉的飄零知道秋天的來到。這裡有我恩師章太炎先生的手跡,章太炎先生最偉大的學生就是魯迅,還有其他許多偉人的痕跡。偉人都會有他偉大的地方,所以他纔會使我們的國家強大,沒有偉人我們的國家就很難強大。個人是很渺小的,但是時代會淤沈一些人,時代造英雄,英雄又會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科學應該有著偉大的人文關懷』
說起『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文懷沙表示,其實,『五四』新文化運動並不僅僅是文體變白話這麼簡單,而是一個思想解放的過程。『五四』給近代人提供了一個思考,離開了三千年封建統治的思考,這就是人需要站起來,人格要被尊重,這樣歷史纔會前進。文老風趣地說,中國從清末開始就有兩個先生,一個叫『德先生』即Democracy,就是民主,另一個是『賽先生』,即Science,就是科學。這兩個先生始終困惑著好幾代人。沒有民主的科學是很危險的,科學是一種知識,知識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需要有道德來管理,所以沒有民主的科學很危險,科學應該有著偉大的人文關懷。
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道德思維來制約科學的拔戾,那人類的命運是不堪設想的。所以,我們要加強的一個是學問,一個是制止知識拔戾的學問。
『國學熱』不應該走極端
作為國內頂尖的國學大師,文懷沙對近年來掀起的『國學熱』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由《百家講壇》掀起的孔子、老子、莊子熱,以及小孩子也讀四書五經的現象,文懷沙說:『我不贊成無條件、無制約的復古,老去背四書五經和一些著述。我覺得應該選一些精華的,對現在仍然有用的東西,因為繼往開來一定要有奇光異彩的東西留下。我覺得這是矯枉過正。很多年來,我們把這些遺產扔了,現在就會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任何民族不應忘記過去
文懷沙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半為蒼生半美人』。他說:『其實女人的問題並不僅僅是一個性別問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女人懷胎生下來的娃,所以祖國叫母親,而不是叫父親。但是豈有此理,後來罵人竟然都罵娘,真是忘恩負義。我反對任何一個民族忘記自己的過去,反對任何一個人忘記自己的母親。』
雖然很喜歡美女,但文老卻說其實美的本質同真善是有區別的,因為真理是講真話,但是有些真話是不能講的,『比如你一個朋友的老婆來看你,你對她有某種願望,最好不要講出來,講出來了就是不善。朋友妻不可欺是個道德問題,如果這種話你都要講出來,社會就亂套了。所以說有一個叫真理,一個叫善理,善理要管住真理。善理就是公眾的秩序,社會的秩序。』
『希望不斷有文化產品著陸』
文懷沙不僅是國學大師,還是著名的書法家。近年來,他的字價上漲很快,對此,文老風趣地說:『從我個人的利益上講,我沒有辦法拒絕這種喜悅的心情。我最愛的不是人民幣,我最愛的是我的命。要錢是要讓命能夠延長的錢比較好,加速自己死亡的錢我不能要,我不能躺在棺材裡伸出手來死要錢。』
對於近年來文物市場的繁榮,文老表示:『我覺得總的來講這表示了一個取向,就是大家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市場繁榮了。不過我在物質的空前發展裡也發現了一個蒼白的地方,就是精神,在許多地方房子甚至建得比思維快。市場如果是個飛機場的話,我希望能不斷地有文化產品著陸。』
百歲生日想到哈爾濱過
至今,文懷沙已是第三次來哈爾濱。2001年黑龍江大學建校60周年大慶時,文懷沙應邀來哈。亞布力、二龍山的湖光山色,百年老街獨具風韻的歐式建築,給文懷沙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冰城人的豪放性格,更使這位具有浪漫氣質的老人感到『哈爾濱人可交』,大有相識恨晚的遺憾。當有記者問國學大師何時再來哈爾濱,老人高興地表示:『等我百歲生日的時候,爭取到哈爾濱來過,一醉方休。』
文懷沙,名奫,以字行,齋名燕堂,號燕叟。1910年生於北京,祖籍湖南。自十八歲起歷任國立婦女師、上海劇專教授。解放後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國內多所大學任教,擔任教授、客座教授、顧問等,桃李滿天下。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名譽院長、西北大學『唐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名譽主席、中國詩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黽學院名譽院長等。治學以研究楚辭稱世,創立寶學、東方美聲學,對經史百家、歷代詩詞歌賦、佛學、醫學、紅學、音樂、戲劇、金石書畫等也廣有涉獵。
上世紀50年代,文懷沙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講《中國古典文學講座》達4年之久,主編了新中國成立第一套《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十五』國家重點圖書———《隋唐文明》、《秦漢文明》、《商周文明》、《魏晉南北朝文明》暨200卷《四部文明》,是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楚辭泰斗、思想家、教育家。其詩文書法皆為世所重,有『當代屈原』之稱,在學林享有盛譽。
主要著作有:《魯迅舊詩新詮》、《屈原<九歌>今繹》、《屈原離騷今繹》、《屈原<九章>今繹》、《屈原集》、《屈原<招魂>今繹》、《毛澤東詩詞吟賞》、《中華根與本》、《文懷沙序跋集》等。其中1952年出版的《屈原<九歌>今繹》等是新中國出版的第一套楚辭研究專著,被毛澤東主席評價為『騷作開新面』;《中華根與本》、《毛澤東詩詞吟賞》更是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空白;特別是2000年推出的『正清和』三字真言,被學界譽為最短的經典之作;2005年9月出版發行的《隋唐文明》,收錄各種善本、孤本古籍626種共100卷,是迄今為止首次對隋唐300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展現隋唐文明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為收藏、傳世、學術研究之巨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