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5月12日電 7600元一公斤的海參、2000元一公斤的魚子、三百元一盒的蛋白粉,還有價格不菲的人參含片、補腦液……
一年一度高考即將來臨,不少考生的面前又擺上了『補品』。此刻,高昂的價格在那些即便每月只有幾百元收入的父母眼裡,也已無足輕重。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辭去了工作。這些家長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考出好成績。
考前『大補』真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專家對此持什麼態度?大考在即,考生父母應該做些什麼?
別的孩子都補我怕虧了孩子
今年『五一』長假,哈爾濱市民曲女士既沒出去旅游,也沒打理家務,而是忙著購買各種『補品』:海參、魚子醬、蛋白粉、維生素復合片和鈣片。一算賬,消費達1700多元。
曲女士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月工資不過千餘元,值得她下此『血本』的到底是什麼事呢?原來,曲女士的女兒將參加6月的高考,為了保證女兒營養,她不惜花錢,不能讓孩子輸在『吃』上。
談起買『補品』的初衷,曲女士頗有幾分懊悔地告訴記者:『陪女兒補課時聽別的家長議論給孩子吃什麼補品,我從來沒想過給孩子買這些東西,聽說別的孩子在吃,我恍然大悟,想想女兒每天累得抬不起頭的樣子,我又後悔又著急,馬上行動起來。』
至於這些『補品』能起什麼作用,曲女士並不十分清楚:『其實挺盲目的,可別的孩子在補,我們不買怕虧了女兒。如果這些補品能讓女兒養足精神,多背幾道題,提高成績,再貴也值得。』
吃藥一樣把補品吞下去
采訪中,記者遇到幾位像曲女士那樣比考生還緊張的家長,他們抱著『輸不起』的心理,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家庭生活方式因此發生很大變化。
據了解,相當一部分考生家長為了孩子安心備考,已經放棄了自己的『活動』,在家不看電視、不娛樂。還有一些父母采取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極端『舉措』。
自打兒子上了初三,在哈爾濱市一家企業做會計的許女士便辭去收入不錯的工作,全心全意為兒子服務。她每天早起晚睡,為照顧好兒子的生活起居忙碌。她每晚陪著兒子補課,兒子在教室裡上課,她就在外面等,有時一站就是四個小時。一段時間下來,原本體重50多公斤的許女士瘦了不少,熟悉她的朋友都說她老了許多。
今年3月,為了讓即將參加高考的兒子不再背著大書包擠公共汽車『遭罪』,邢先生與妻子咬牙拿出多年積蓄買了一輛國產轎車。為了兒子,本來不會駕駛的媽媽考了駕照,並經常找理由向單位請假。
對於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們的心理是復雜的,他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壓力。
露露無奈地對記者說:『媽媽買回來的補品花了很多錢,吃了也沒什麼感覺,可我不想讓她生氣,就像吃藥一樣閉著眼睛把海參吞下去。』今年參加高考的小雪表示:『每天晚上看書的時候,爸媽一會兒就過來看看,圍著我轉前轉後,真想把門鎖上不讓他們進來。教室裡的黑板上每天倒計時,回到家又死氣沈沈……』
專家不建議給孩子特殊補品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部主任閆雅更教授說,特殊時期裡,孩子們學習緊張、壓力大,容易出現體力消耗大、食欲差情況,很多家長為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時期,花大本錢讓他們吃補品,其實他們並不清楚究竟該怎麼補,補什麼,補多少。
閆教授說,對考生來說,最重要的飲食原則是保證膳食平衡,盡量不改變平時的飲食習慣,更不提倡補充平時很少吃的補品。大幅度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隨意進補,容易造成孩子出現過敏、消化不良等反應,還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父母不要過分追求昂貴、稀有的補品,海參與普通魚、蝦的營養非常接近,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沒必要勉強買給孩子吃。蛋白粉是高蛋白的營養補充品,只有缺乏蛋白質的患者,如患有低蛋白血癥、消耗性疾病、貧血等病的人,或膳食中蛋白質攝入不足的人,纔在醫生診斷和指導下進食,過量攝入蛋白粉不僅對肌體無益,反而會增加肝、腎負擔。魚子屬於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不能攝入過多。
對考生來說,理想的食譜應該是:每頓有糧食(粗細糧混合),每天至少要有一頓粥,一個雞蛋,150克魚、蝦、肉,250克奶制品,600克各種新鮮蔬菜和200克水果。晚上睡前一小時加餐,可以喝一盒酸奶,吃一些谷物點心。
從營養學角度講,考生只要保證科學、合理地吃好一日三餐以及睡前加餐,完全沒必要額外進補。家長如果想為孩子調劑得好些,可在飲食的精致程度上多花些心思,如為孩子准備蔬菜時,可將多種新鮮蔬菜混合做成沙拉,激發孩子的食欲,保證膳食纖維、維生素的全面攝入。
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強調,如果所有家庭生活以孩子考試為中心,大動乾戈,對孩子是一種乾擾,會形成心理壓力。尤其那些成績不理想、性格又內向的孩子,面對家長很高的期望值,會表現出極度焦慮。
考生家庭應按正常規律生活,保證孩子情緒平穩,以較好心態迎接考試。此時,家長應適當給孩子以關心,多說一些輕松、幽默的話題,以愉悅的心態感染孩子,不要造成緊張、恐慌的情緒。合理、適度地幫助孩子解決生活、學習、心理上的問題,一旦遇到難以解決的情況,一定學會向專家求助。
王麗敏教授提醒家長,對於孩子參加中、高考,無論什麼樣的結果,家長都應擺正心態,坦然接受。只要孩子健康、愉快地將以往學到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就是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