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4日電 13日,《央視質量報告》報道,在廣州市查處非法回收藥案件,收藥人從市民手中低價回收舊藥、過期藥,重新整理包裝後,賣到偏遠地區的診所和藥店。記者在哈爾濱市調查發現,哈爾濱市此類地下交易,非法回收藥品的現象同樣泛濫。
據央視披露,廣州市一些居民區周圍活躍著大量收藥人,他們低價從市民手中收來各種吃剩的舊藥、過期藥甚至散片,重新包裝翻新,再賣到小診所和小藥店。查獲的藥品中甚至包括一些必須貯存在冷藏環境下的血液、生物制品藥物和大量的處方藥。經過檢測,這些藥品已經沒有藥物作用,特別是過期藥品會發生化學變化,人吃了如同吃了慢性毒藥,不但不能治病,還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記者昨日在調查時發現,在哈爾濱市一些醫院周圍,各種回收藥品的小廣告鋪天蓋地,都宣稱『高價回收藥』,還有一些小販在醫院周圍詢問路人有沒有藥品需要回收。記者撥通一個小廣告上的電話,詢問賣藥人都要什麼藥品,他說:『只要是盒裝藥都要,最缺心腦血管、糖尿病藥品,高價收,別的藥品也都要。』記者問:『過期的和散裝的行不行?』該男子回答:『都行,不過收價便宜,要是新藥,最多可以按原價一半收。』記者進一步調查了解到,這些回收藥的小販不僅在哈爾濱市各大醫院周圍活動,還深入到早市擺地攤,一位經常逛早市的王女士介紹,早市回收藥的小販曾經對她說,如果她有藥出手,他可以把藥款打到她的醫保卡裡。
據監督部門調查,這些回收的藥品被重新包裝後,賣到一些小型診所、藥店,絕大部分都賣到了偏遠地區,在農村、縣城的銷售非常快。因為利潤豐厚,此類非法收賣藥品的經營者越來越多。藥販們尤其看好公費醫療的市民,甚至把有些人當成固定客戶。
據了解,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經營藥品者必須獲得藥品經營許可,不允許私下買賣。哈爾濱市監督部門為打擊地下藥品回收行為,定期在全市集中回收舊藥。在2005年的集中回收活動中,共回收了價值2600餘萬元的舊藥。為了建立長效機制,藥監部門在哈爾濱市15家指定藥店設立了過期藥品回收箱,對回收的舊藥實施定期集中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