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電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日前結束的省十次黨代會,高屋建瓴地為新農村建設明確了產業帶動的發展思路;而搶抓機遇,用足用好中央政策,把發展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等系列要求,在強化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任務目標的同時,更為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提質提速的雙重要求。記者從省有關部門了解到,按照黨代會的戰略部署,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的嶄新征程已經開始。
以現代農業夯實基礎
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是根本。記者從省新農村辦了解到,在今年的新農村發展規劃中,現代農業建設成了重中之重——為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將大力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規劃細致地提出:『加快發展優質糧食產業、畜牧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勞務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特色產業,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一系列的『產業發展』格外引人注目;全省糧食總產要力爭穩定在750億斤的臺階上,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4%;轉移農村勞動力48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00億元——一個個目標描繪著美好的前景。
省新農村辦副主任王建民告訴記者,去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全省上下按照『集中抓發展,重點抓試點,面上抓推進』的思路,從實際出發,從實事抓起,確定了『百鄉千村』試點,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既是開展試點工作的第二年,也是關鍵之年,為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今年又新增了一批弱勢試點村。每個試點村都要確定一兩個優勢主導產業,積極進行優質糧食、經濟作物、畜牧業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深入推進種養加一條龍和產加銷一體化,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多層次增值。
更多投入護航新農村
黨代會過後,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很快召開,對下步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參會人說『定了不少具體事,並落實了資金』。
建設新農村,『錢從哪來』是關鍵。去年,省級財政安排支農資金46.9億元,高於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增幅29.6個百分點;今年,又進一步加大了對『三農』的資金投入,比上年增長30.6%。同時,要求市(地)、縣(市)也要加大投入,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增加投入,鼓勵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
記者從省新農村辦了解到,今年黑龍江省要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籌資投勞獎勵制度,積極引導農民增加投入;繼續對試點村開展幫建工作。通過試點,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整合資源和加大投入的長效機制、以工補農和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新增集體資產管護的長效機制、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科學評價和激勵的長效機制。
透過一系列會議對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扶農惠農助農的政策指引下,更多的福祉正向農民走來——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上水平』的階段性要求,今年黑龍江省將完成1萬公裡以上水泥(瀝青)公路建設任務,全省通鄉、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別達到88%以上和40%以上。解決2000個村、1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戶用沼氣池7萬個,新建和改造住房10萬戶,使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7%。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全面落實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省所有縣、市、區全面鋪開,參合率達到85%以上。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30所,使農村集中供養率提高到32%。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有條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振興縣域經濟促全面繁榮
『水、路、能、教、醫、保』,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目標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縣域經濟的振興是促其發展的重要載體。
記者采訪中獲悉,有關部門正在全面落實發展縣域經濟的各項政策措施,實施擴權強縣改革,推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而在各縣市,主導產業立縣、工業經濟強縣、招商引資興縣、民營經濟活縣等各種發展路子的探索實踐,從沒停歇。這其中,一個獨具黑龍江省特色的亮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充分發揮墾區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推進縣與墾區、林區、油田、礦區的合作共建,拓寬共建領域。通過合作共建,加快地方新農村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