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整個工程投資千萬 哈車輛廠文化宮全面大修
2007-05-16 16:39: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王世義 劉錫菊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6日電 被列為哈爾濱市一類保護建築的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日前由鐵道部正式移交哈市道裡區政府。道裡區投資1000多萬元,對其進行保護性整修。9月,車輛廠文化宮整體修繕完成後,將更名為『道裡區文化宮』。百年建築風格獨特

  15日,記者來到位於道裡區經緯街281號的哈爾濱車輛廠文化宮,其樓體外面已經用綠色防護網圍住,幾名工人在文化宮屋頂上忙碌著搭施工平臺。這座中東鐵路時期俄國人精心建造的豪華俱樂部,雖然因長時間未得到及時修繕嚴重破損,但仍能看出往日的輝煌。

  今年66歲的孫永常老人是哈爾濱車輛廠退休職工,1973年起擔任車輛廠文化宮的管理員。老人介紹,車輛廠文化宮始建於1901年。當時是哈爾濱車輛廠的『總工廠讀書閱報室』,也被稱為車輛廠俱樂部,是哈爾濱車輛廠的職工娛樂場所。起初,只為沙俄殖民者所用,中國工人不准入內。1905年俄國國內發生鐵路工人大罷工,風潮波及到哈爾濱,車輛廠俱樂部成為俄國工人活動的場地。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中東鐵路中俄職工舉行了三次全路工人大罷工。其中有關宣傳、動員、代表會議等活動,都是在這個俱樂部裡進行的。1924年10月,中東鐵路實行中蘇兩國共管後,中國工人階級走上了歷史舞臺,這裡真正成為車輛廠的工人俱樂部。這期間車輛廠俱樂部進行了一次改造,仿照南崗區鐵路俱樂部的樣式擴建,院內設有露天舞臺、三層噴水池和三個大花壇,形成了今天這樣規模的建築。1933年3月,中東鐵路和總工廠被日偽佔領,俱樂部也淪落到日偽手中。直到1946年纔回歸人民的懷抱。1953年,車輛廠歸鐵道部後改稱車輛廠文化宮。

  文化宮分為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共有大小28個廳室。這座佔地面積3698平方米的百年老建築是磚石結構,是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風格。樓體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左右兩端建築對稱布局,組合完美,造型舒展、威儀。樓體的左側立面上有高大的拱形窗戶,中部安置拱心石,建築檐口變化豐富,形成高低錯落的效果,壁柱與局部牆面上帶有橫向條紋裝飾。文化宮內部設有劇場、排練室、展覽室、多功能廳等。1997年,車輛廠文化宮被哈爾濱市政府列為一類保護建築。

  文化宮裡『瑰寶』多

  來到一樓大廳,寬敞明亮,頂棚距地面高8米,通往二樓的樓梯口處有一尊白色少女雕像。一米多厚的牆體、2米高的窗戶、4米高的清一紫檀色的門、造型別致的扶欄、精美的裝飾條紋……當年的華麗仍清晰可見。

  穿過大廳來到劇場,劇場高20米,一層有700餘個座位,二層有300餘個座位,共可容納1000多人觀看演出。劇場四周牆上的木制牆裙高近2米。劇場的棚頂上掛著一個直徑約2米的銅質歐式吊燈,孫永常老人笑著說:『你一定想不到,這個吊燈足足有300斤重,可以用開關使其昇降。』中東鐵路時期這個劇場是一個豪華舞廳,專門為俄國高級專家提供跳舞、唱歌等休閑娛樂服務用。當年這個『中東鐵路哈爾濱總工廠俱樂部』是哈市為數不多的豪華娛樂場所之一。

  記者看到,劇場正面的一個大舞臺保留了俄羅斯的風格,正前方有一個3米寬的樂隊演奏池,舞臺的地面用1寸厚的木板鋪設,兩側掛著層疊式拉幕,舞臺正上方的拱券上鑲嵌的條紋裝飾保存完好。『這個舞臺可是哈市無雙的寶物!』孫永常老人說。記者發現臺面上有一個直徑12米的鋼架結構旋轉舞臺,只要按動電鈕,舞臺就能載著演員緩慢轉動。孫永常老人帶記者來到地下室一看究竟。舞臺由電機、減速器和旋轉盤組成,除電機被拆除外,其它設施保存完好。目前,這種由俄國人建造的百年旋轉舞臺在哈市是獨一無二的。

  舞臺的後面堆滿了各個時期的雜物,孫永常老人指著牆壁上掛著一個卷起來的東西說:『這幅油畫與文化宮的年齡一樣長,高8米,長10米,是俄羅斯畫家畫的,中東鐵路時期就掛在舞臺的後面作背景幕布。文革期間,這副油畫曾被長時間摘下卷起來放在一旁,由於油畫卷起來時間太久,必須經過技術處理纔能打開。所以已經30年多年沒有人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了!』舞臺後面和地下室裡還保存著很多文革時期的物品,有帶有『最高指示:為人民服務』字樣的電影票,有毛澤東、列寧、斯大林等偉人的半身雕像……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一幅鑲在一個寬邊相框裡的毛澤東全身畫像,該畫像高約4米、寬1.5米。畫面上的毛澤東身穿綠軍裝、頭戴紅五星解放帽、腳穿黑皮鞋,笑容滿面、神采奕奕地散步。孫永常老人感慨地說:『除了現存的這些寶物外,以前在一樓大廳裡還掛有3幅俄羅斯的巨幅油畫,但是這些畫後來失蹤了。』

  破損嚴重關閉停用

  據道裡區政府相關人士介紹,哈市車輛廠文化宮在106年裡一直沒有進行過全面修繕,文化宮內的供暖系統、供電系統、供水系統現已全部老化,除部分照明用電外,其它設施全都癱瘓。文化宮建築內外的牆皮也出現了大面積脫落,二樓部分房間常常漏雨,從舞臺後的房頂向外看,可以看到天空。文化宮內原有的地板出現了松動、腐爛的現象,樓梯臺階也出現了殘缺,特別是從一樓到二樓的木制窗戶已糟爛,打不開也關不上,只好釘一層塑料布,大部分衛生間也因無法使用而上鎖。文化宮內的部分窗戶還被砌上紅磚,破壞了該建築原有的風格,文化宮的部分地下室變成了倉庫,部分展覽室變成了臺球室,室內很多牆角已露出了紅磚。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文化宮已從2006年起停止使用。

  投資千萬修舊如舊

  內部和外部破損嚴重,嚴重危及這座老建築的壽命。產權移交後,道裡區決定對其進行搶救性開發修繕。5月起,道裡區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按照用途不改、格局不變的原則,本著『修舊如舊』的方針,通過工程招標形式,從全省精選能工巧匠,對受損的結構進行保護性修復,再現其歷經百年的原汁原味歐式建築風貌。

  據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棟保護建築修繕後,將保留修復旋轉舞臺,供市民參觀;並將對劇場內的排椅進行更換;對建築上破損的歐式條紋和牆花進行復制維修,並請高級工匠按原樣制做實木窗扇,對原有的窗戶進行更換;拆除臺球室內的裝飾物,重設展覽室,按原樣鋪裝飾地板和地磚,保留建築內門窗和木制牆裙的色調;對文化宮的外部進行粉刷,拆除周邊臨時搭建的棚廈和圍欄,鑿掉疏松的牆皮,加固牆體外部基礎,重新設計夜間樓體燈飾。

  為了恢復文化宮的場館功能,道裡區將在此設立劇場、排練室、展覽室和多功能廳等,並已將車輛廠文化宮失蹤的3幅巨幅油畫和一些其它珍貴遺產找回來,與現存的各時期物品一起存放到展館,供市民免費參觀。9月,待車輛廠文化宮修繕工程完工後,將更名為『道裡區文化宮』,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群眾文化活動基地、社區培訓建設基地。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