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7日電 黑龍江省近年來率先在全國農村通過推行『七戶聯防』,形成了豎到頭、橫到邊的全省農村無縫火災聯防機制,有效遏制了農村火災的上昇勢頭。據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總隊長王路之介紹:『目前全省近萬個行政村,3.9萬多個自然村屯,正在全力推行以「七戶聯防」為主要標志的戶戶聯防、人人聯防的大格局。』
王路之總隊長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具有農村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農村消防基礎非常薄弱,往往一起重大火災就會使數十上百家農戶由溫飽、小康重返貧困。為此,黑龍江省消防總隊在省公安廳的支持下,積極協調省民政廳、建設廳、社會綜治委和省農委聯合制定下發了《黑龍江省農村消防工作建設標准》,大力在全省農村推行「七戶聯防」火災防范機制。』
所謂『七戶聯防』就是把居住臨近的每7戶村民劃分為一個聯防組,從周一到周日,每天一戶負責組內各戶的防火巡查,發生火災後由聯防戶共同承擔經濟損失;消防大隊和派出所定期對『七戶聯防』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並采取專門培訓、現場指導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七戶聯防』的具體職責有『看、管、攤』三個方面:『看』就是對村民日常防火情況進行巡視,重點做好春防、冬防、麥收、節假日以及夜間看護工作;『管』就是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特別是在五級以上大風天或高火險等級天氣違規生產生活用火、室外吸煙、燒荒、燒垃圾等行為;『攤』就是一旦發生火災,除對村乾部進行經濟處罰外,聯防組其他村民也要承擔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
在實際工作中,『七戶聯防』發揮了巨大的效應,他們一是檢查員,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聯防員及時督促整改,對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及時向派出所包片民警反映,由派出所督促有關農戶制定整改措施,及時消除火災隱患。二是宣傳員,結合農村實際,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消防法律法規和防滅火常識,增強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識。三是戰斗員,對巡邏檢查中發現的初起火災,及時組織村民進行撲救,避免小火釀成大災。四是治安員,除了預防和控制火災,還能夠有效預防盜竊和縱火等治安案件的發生,使農村治安環境進一步得到了改善。
為了給『七戶聯防』提供裝備保障,該省各地采取『群眾自願集一點、鄉鎮企業助一點、地方財政撥一點』的辦法,組建形式多樣的民辦、義務消防隊伍。王路之總隊長介紹說:『目前全省共有民辦消防隊558支,消防車489臺,義務消防隊近萬支,有力地補充了公安消防滅火力量的不足。據不完全統計,農村民辦、義務消防隊每年撲救火災近3000起,被廣大農民譽為「農村保護神」。此外,還有近萬個村屯建立了「消防安全督導隊」、「大風天摩托車巡邏隊」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義務消防組織。其中,農村婦女督導隊5000多個,婦女義務消防員4萬多人;100多萬農村中小學生成為農村防火小宣傳員、小督查員和小防火員,農村消防工作群眾基礎不斷加強,農村消防工作社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