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世界博物館日 冰城展館『散珠尚待彩線穿』
2007-05-18 10:51:5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18日電 從2006年初至今,僅一年多的時間,包括博物館在內的哈市文化展館數量激增13座,達到近50家。其中,行業展館和個人展館的大量湧現,從各個側面清晰展示了哈爾濱城市發展的歷史文化脈絡,讓這座北方名城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都。

  然而,游客的腳步卻沒能跟得上文化展館建設的速度,哈爾濱市許多展館往往在剛落成時迎來幾天火爆,此後前來參觀的觀眾並不多。展館建設和文化旅游的一熱一冷,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正是文化旅游市場服務中介的缺席,使展館難以對接大眾,市民高漲的歷史文化旅游需求無法得以釋放。那些星羅棋布於城市中的眾多展館,猶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只有編織成旅游線路,纔能穿出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

  現狀:文化展館游缺位黃金周

  剛剛結束的『五一』黃金周讓哈爾濱迎來又一個旅游旺季。然而,在市民大舉走出家門、外地游客大量湧入冰城的同時,哈爾濱市的眾多展館卻沒有分享到黃金周帶來的『紅利』。

  『五一』期間,與中央大街、太陽島風景區等知名景區的游人如織相比,哈爾濱市的眾多文化展館顯得冷清。記者在黑龍江音樂博物館看到,這裡的參觀者寥寥無幾,有時甚至半天不進一名游客。據這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該館的規模是目前國內同類博物館中最大的,而收費卻是最低的,票價僅5元/每人。但即便如此,也少有參觀者。建館之初,經營者曾考慮過以展養館的模式,即通過門票收入來維持博物館的日常開支,但現在看來這已很難實現。2006年1月音樂博物館剛掛牌時曾火爆了一陣,但接下來的大多數時間參觀者都很少,有時甚至一星期都沒有一個參觀者,這讓該館的經營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記者注意到,與音樂博物館一牆之隔的兩家哈爾濱市『老字號』博物館———黑龍江省革命博物館和東北烈士紀念館也同樣門可羅雀,少有游客。

  『商場客流很大,但到蕭紅紀念陳列室來參觀的人幾乎沒有。』在道外區瑪克威商廈,記者被工作人員告知是『五一』期間第一個參觀紀念室者。蕭紅紀念陳列室位於該商廈二樓辦公區,這裡是蕭紅曾經居住並與蕭軍相識的地方,陳列著蕭紅的塑像、照片、生平簡介和作品。當記者提出要參觀時,工作人員現從辦公室拿出鑰匙,打開陳列室門。

  『來自外地的文化界名人總要點名到這裡參觀,但本地人似乎對此興趣不大,』瑪克威商廈總經理楊福君說,『我們開始一直免費對外開放,可來參觀的人很少,還要僱人專職看護。後就變成隨看隨開門了,有時一個多月也沒有參觀者。這與我們當年斥資幾十萬建陳列室紀念蕭紅的初衷相違,讓人感到遺憾。』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黃金周期間哈爾濱市的行業展館、個人展館及高校展館大多受窘於游客稀少,處境尷尬。『事實上,我們的統計信息還未涉及文化展館這一塊』,市旅游局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哈市文化展館游尚不成氣候,對全市的旅游拉動作用很小,這與目前哈爾濱市文博事業高速發展的現實很不相稱。

  原因:展館養在深閨人不識

  正當眾多展館為客源稀少而苦惱時,眾多的游客和市民卻在苦苦尋覓一條通覽冰城文化歷史的旅游線路。

  『現在哈爾濱新添了這麼多博物館,卻沒有一張導游圖,我們周末放假想找幾個博物館轉轉,也摸不著門路。』家住道外區的宋先生說,『我是從小吃肉聯紅腸長大的,聽說前不久建了個肉聯博物館,想去看看,可壓根不知道在哪兒,坐什麼車。』

  家住香坊區的李潔苠女士反映,去年哈爾濱新建了不少文化展館讓她感到很高興,打算領孩子好好轉轉。春節期間,她領著孩了先後找到哈爾濱關道和猶太新會堂,卻被告知不開館。又想去哈爾濱藝術宮看看版畫展,可好不容易打聽到地址卻弄不清開館時間,只好作罷。她希望哈爾濱能出一張文化導游圖,把這些文化展館的地點、票價和開展時間標注清楚,讓參觀者一目了然。

  『沒有穩定的游客數量支持,各類展館很難經營下去。』黑龍江省第一家私人博物館———春和博物館館長付春和說,『我們地處平房區,位置偏遠,很少有參觀者能專門為看博物館往這裡跑一次,這就需要游行社的介入,把眾多文化展館用一條旅游線穿起來,這樣纔能讓眾多地理位置欠佳、知名度不夠的博物館走出「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困境。』據了解,經有關部門批准,以民間收藏為主的春和博物館曾嘗試著收門票,成人票20元/張,學生票10元/張。付春和印了1萬張門票,可至今沒賣出去一張。

  聖安齒科博物館位於東大直街的一家牙科醫院內,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家齒科博物館,但至今少為人知。『建這個博物館的本意是通過文化展示來宣傳企業,但由於宣傳不力,許多來醫院就診的患者也不知道醫院裡有這麼一個免費的博物館。』博物館負責人哈志年說,『我們作為個體的宣傳力度肯定不夠,只能希望這裡作為哈爾濱歷史文化的一個側面,能被感興趣者所關注。』

  建議:讓特色旅游穿起散珠

  時下,星羅棋布的展館以多姿多彩的側面展示著哈爾濱的多元文化:作為全國第一家音樂博物館的黑龍江音樂博物館記錄著上個世紀初期中西音樂在哈爾濱的碰撞、交融,展示出這座音樂之城的文化底蘊;猶太新會堂是國內唯一的猶太歷史文化博物館,見證著上個世紀20年代哈爾濱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與猶太文化的交集;由哈藥六廠投資創建的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不僅是國內首家版畫博物館,也使哈爾濱成為世界版畫藝術中心之一;哈爾濱聖安齒科博物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齒科專業展館,它告訴人們中國第一家西醫齒科學校就誕生在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讓歷史融入美食,哈爾濱紅腸從此因歷史的厚重更增添一分文化的馨香……近兩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眾多博物館,不僅讓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變得清晰可鑒,也使得哈爾濱的文化旅游資源大大擴容。

  『展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客廳,它們的數量、品質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游客,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瀏覽它的文化展館。』黑龍江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唐戈說:『現在,哈爾濱這些文化展館在數量上已經不遜於文化發達城市,最迫切的問題是如何讓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市民的文化需求進行對接。哈爾濱缺少一張文化地圖作為導游和坐標,將這些散落在城市各處的展館「一網打盡」,以拉近展館和市民游客之間的距離。』

  一些旅行社負責人建議,以哈爾濱目前的近50家文化展館資源,完全可以做出多條有冰城特色、有文化內涵的歷史文化旅游專線,關鍵問題是線路的設計和價格的制定,例如可以采取套票的方式,給旅行社和參觀者一定的價格優惠,如100元游20個展館,這樣既降低了參觀者的經濟壓力,又刺激廣大市民參與的熱情。『大力發展文化展館游對解決冰城旅游的季節性不平衡有著更大的意義。』曲華說,『哈爾濱的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夏兩季,而在以『五一』、『十一』兩個黃金周為代表的春秋兩季,如果能叫響文化展館游這個不受季節時令限制的旅游品牌,會讓哈爾濱成為四季飄紅的全年候旅游城市。』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