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電 一只巨大的回字形石器近日從道外區巨源鎮城子村出土。石器為花崗岩材質,出土時裂成兩塊,拼和後為長方體,邊長110厘米,高30厘米,中間口徑為38厘米。目前,有關專家考察後認定,這是金代女真人用來加工糧食的石磨,距今約1000年。據了解,這是哈爾濱市首次出土的金代石磨。
據專家介紹,這塊石磨的重量約200公斤,顏色已經發黃,在石磨上的邊緣留有一條深3厘米的圓形溝渠,渠口寬約5厘米。與石磨同時出土的還有一根用於墓葬的望柱。據《阿城縣白城考略》記載,金代城子村遺址的南面和西面的崗地上,分布著許多金代居住點和墓葬址。而兩件文物的出土地點距離遺址僅1000多米。
市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告訴記者,該石磨的出土對研究金代的飲食文化和食品加工業有重要意義。我國石磨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西晉以後的石磨制作已進入成熟階段。此次出土的方形石磨邊緣有溝渠,四周沿邊還斜鑿著直徑4厘米小孔,應該是用於拴繩系棍。根據該石磨推斷,當時的女真人對糧食的加工精細,而糧食的種類也已經十分豐富。
據了解,這兩件石器文物是村民們在蓋房挖地基時發現的,隨即被村委會負責人看護,並通知了文物管理部門。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