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親民執法創造和諧氛圍 哈市香坊城管執法局探索執法新方式
2007-05-21 10:37:1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廣平 王履臻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1日電 拆除房屋前先讓房主有住所,清理佔道經營前先為攤販安排好經營場所,罰款取締前先逐個調查,分清情況,區別對待。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讓哈市香坊區城管執法局成功化解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在轄區內營造出了嚴格執法、有情服務的和諧氛圍,受到轄區群眾的歡迎。

  『三四五工程』暖人心

  先告知,後管理;先服務,後執法。去年初以來,由原動力區和原香坊區城管局合並組建的新的香坊區城管執法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總結出了一套『親民執法,為民服務』新做法。

  執法過程中,他們發現,相當一部分違法違章行為都是在當事人事先不了解相關規定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上來就加以處罰,當事人自然不服。為徹底解決這一矛盾,他們創造性地推行『三代辦、四幫助、五引導』的做法,即為弱勢群體、下崗職工、進城農民代辦、協辦涉及城管的各種審批手續;對需要幫助者幫助其尋找經營場所,通過『結對子』等形式幫助弱勢群體自食其力,幫助遇到事故或意外情況者提供救助;引導前來諮詢的群眾熟悉有關法規和辦事程序,引導初次違章的商販到市場經營,引導機動車佔道者到指定地點停車,引導群眾運用各種公示板發布信息,引導進城農民到指定地點經營。與此同時,他們還廣泛散發城管便民服務手冊和小卡片。上面詳細列舉了與城市管理有關的政策、法規,市場攤區位置、廁所位置,工商、稅務、市政、市容等部門的辦公地點等重要信息。

  由於把工作做在了前面,轄區內違法違章事件發生率大幅下降。執行當年,全局全年罰款額下降了50%,但他們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親民執法局』。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他們的做法進行了報道。

  親民執法『情』為先

  清理佔道商販、拆除違章建築、治理噪聲污染,城管執法工作與百姓生活關系密切,也容易與被管理者發生矛盾。然而,過去一年裡,香坊區城管局共受理群眾舉報無證商販1.4萬人次、建築工地違章25處、佔挖道路50處、規劃案件620起,拆除違章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這些問題都及時得到了圓滿解決,無一起糾紛,無一例上訪。這個『奇跡』的創造,其秘訣是一個『情』字。

  軍民街117戶違章商亭是多年無法解決的老問題。他們經過調查後,提出還建市場的建議。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由原建單位出資100萬元重建了一個室內市場,此舉得到了群眾的擁護,以前帶頭上訪的『釘子戶』成了支持拆除的帶頭人,117戶商販踴躍自拆,不出3天即成淨地。香坊糧庫36戶煤棚的拆除也讓百姓鼓掌歡呼。執法人員在拆除前,先會同開發商、街道辦事處在附近還建了同等數量、同樣面積的煤棚,在拆除老煤棚前將新鑰匙發給了住戶。拆遷一天之內即順利完成。

  每清除一個佔道市場,他們都要協調有關部門,事先在附近還建一個市場,並協調市場管理部門為入市經營的攤販減免相關費用。對流動商販,他們堅持清理一個攤位,就要安排一處攤位;除迎賓路、一類街路外,只要不影響交通、不污染環境就允許攤販經營;天氣轉暖後,允許餐館、飯店在獲得審批許可的前提下在規定的區域內開設戶外大排檔;逢年過節在繁華地帶闢出專區供有需要的群眾擺攤設點。

  『親民執法』實行一年來,贏得被管理者大力支持。過去在執法中常見的『撕撕巴巴』和『臉紅脖子粗』的對喊消失了,要動手拼命的人沒有了,過去板著臉解決不了的事如今剛一開口,就會得到圓滿解決,雙方皆大歡喜。攤販們主動做到人走場清,全區的市容市貌良好,街路環境整治有序。

  探索全民城管新途徑

  為進一步拓寬視野,擴展服務領域,香坊區城管執法局開始探索建立一個由街路向社區延伸的全覆蓋、無死角服務網絡。即通過在社區內公示執法人員照片、聯系方式和服務內容等辦法,與社區居民建立熱線聯系,同時聘請社區主任和居民代表擔當城管執法監督員,隨時隨地發現並處理社區內出現的涉及城市管理的違法違章問題。目前,他們已在17個社區開展了試點,通過大量務實的宣傳教育,不少從前的違章者成了積極糾正違法違章行為的協管員。

  不久,這一經驗將在全區87個社區推廣,執法人員將與百姓攜手,依法行政、有情服務,共建一個和諧有序的新香坊。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