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1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木蘭縣水稻全程機械化合作社100多名社員,喜獲市商業銀行發放的280萬元貸款。社員們用這筆專項貸款選購了140多臺農機,並開始大展拳腳,全力投入到南北兩地合作社的『哈哈木蘭』牌水稻生產當中。
木蘭縣利東鎮三良村農機合作社是哈爾濱市水稻全程機械化試點合作社之一。
社長馮文福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機具集中購買集中使用,每畝地可降低成本三五十元,合作社總計2000畝的土地就能節省6萬到10萬元費用。另外,通過整合土地連片耕種,還能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增加10%的土地面積。馮文福說,以前一家能種二三十畝地,今年通過土地整合,用這個大型農機,一是能節省勞動力,再一個是省燃油,大型農機具能深翻土地,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過土地整合連片經營、統種分管,受益的不僅僅是合作社社員,那些以前耕種二三十畝地的農戶,通過將土地反租給合作社,不但可以得到同自己耕種收入差不多的租金,還可以脫離土地,通過勞動力轉移外出打工或從事其他工作提高收入。而合作社社員們則可以通過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以往5名農民只能耕種15畝土地,現在機械化武裝的5名合作社社員卻可耕種1000畝土地,效率提高60多倍。
木蘭縣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副局長張雲水介紹說,成立農機作業合作社就是引導農民實現土地集約化生產,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減少勞動力投入,使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發展第三產業,這也是生產發展,富裕農民的一個重要步驟。
據了解,今年木蘭縣被確定為黑龍江省唯一一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縣,並成立了7家水稻全程機械化試點合作社。其主要模式是以土地和大型農機具為主體,以農戶合作、土地反租、農機具集中使用為主要形式,通過對土地進行大面積機械化作業,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高效利用。這樣既可解決水田機械化滯後,生產經營規模小等問題,又可通過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為扶持水稻全程機械化合作社又好又快的發展,木蘭縣拿出100多萬元資金,無償為7家合作社購買了鋼制水稻大棚420個,提供水稻秧盤20萬張。針對合作社社員對農機機械新技術、新機具熟練程度不同,這個縣抽調12名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從培訓入手,采取校訓、鄉訓、校鄉聯訓等形式,從理論到實踐,指導社員使用新機具。
水稻全程機械化合作社的組建,極大地促進了社員們購買和使用農機機械的熱情。全縣水稻收獲機械由過去的90臺猛增到400臺;機插面積由7萬畝增至20萬畝,機械插秧水平可提高31個百分點。
這個縣新民鎮華山村水稻全程機械化合作社通過省市及自籌資金292萬元,用於農機裝備購置、返租土地、場庫棚建設和生產投入。這個合作社返租農民土地2000畝,實施激光平整土地、大中棚機械化育苗、機械插秧和機械收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該社今年綜合機械化水平可達到100%。
木蘭縣水稻全程機械合作社的組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企業化管理的模式,進行農業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服務,輻射水稻種植面積達30萬畝。水稻全程機械合作社的成功組建和運營將會有力地推動『滬哈』合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