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性格孤僻偏執我省20萬留守兒童缺親情
2007-05-23 14:36:56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薛宏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3日電 近年,隨著外出打工農民的增多,留守在家的兒童也在不斷增多,這些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據黑龍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近期一份留守兒童情況調查顯示,目前僅我省留守兒童數量就已達到20.8萬人。其中30%的留守兒童雙親共同外出打工,這些孩子或被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監管照顧,或寄居在其他親屬家,個別兒童則寄宿或獨自生活。他們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由此帶來一系列心理衝突和社會問題。

  留守兒童佔到班級的一半

  15歲的郭明家住雞西市雞東縣農村,2004年父母外出打工後,他和年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時奶奶只照顧郭明的生活起居,很少對郭明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久而久之,郭明養成了許多壞習慣,不但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打架、逃課。無奈,郭明的母親只好放棄打工回到雞西看管兒子。可是因為這個時候郭明的許多壞習慣已經養成,母親的教導已毫無效果。郭明的母親無奈地告訴記者,當初他們夫婦選擇外出打工,就是覺得孩子聰明伶俐將來能有出息,怕因為經濟困難耽誤孩子的前程。可是沒想到卻因此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據了解,目前因為父母外出打工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在農村有很多。記者聯系到綏化市蘭西縣一名擔任鄉村教師的熟人,該教師說,他帶的班級共有40名學生,其中有20多個學生是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共同的特點都是成績、行為容易波動,經常發生各種違紀現象。

  缺乏親情性格日漸孤僻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可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外出打工忙碌,很多父母忽略了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一些農村進城打工的父母甚至好幾個月纔和家裡通上一次電話或者寫上一封信,而且電話或者信中很少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因為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久而久之很多孩子的性格日漸孤僻。

  據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對留守兒童的調查中發現了多名有極端行為的孩子。牡丹江市農村一名少年寄居在伯父家中,被伯父教訓幾句便離家出走;伊春市農村曾有一名男孩因為外婆不給錢上網,在多次爭吵後將外婆捅死。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說,雖然沒有證據證明留守兒童的犯罪率要高於其他兒童,但是,留守兒童的性格比非留守兒童孤僻、偏執卻是不爭的事實。

  指導機構發展不均

  據介紹,目前我省共有留守兒童20.8萬餘人。其中26%的兒童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監護的,9.2%是由親屬監護的。雖然生活起居得到照顧,但是在監管上卻幾乎都處於真空地帶。尤其在哈市、齊齊哈爾、綏化等人口稠密地區,按照統計顯示,留守的兒童已經超過4萬人。

  據了解,為了解決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近年來,我省各級政府紛紛成立組織指導機構、建立家長學校和開展各種關愛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對監管家長的教育方式進行指導。目前,我省這方面的組織指導機構已經達到541家,家長學校也已達到3353家。可是記者從調查報告上看到,盡管如此,省內各地指導機構的發展情況卻很不均衡,如佳木斯地區,其中的四個區六個縣中竟然沒有一家指導機構,雞西地區中的六個區三個市縣中只有一家家長學校。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