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和諧春風撲面來——大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道
2007-05-25 10:10:0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5日電 題:大慶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道之一——和諧春風撲面來

  記者 高長利

  『這裡擁有中國最大的油田,這座城市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深刻地影響著共和國。她是一座能源城市,又是一座環保城市,在對自然的索取與付出之間,他們掌握了平衡的秘訣,丹頂鶴也喜愛這裡。蘊藏著巨大能量的地方——黑龍江大慶市。』——大慶市榮獲央視2006年度中國十佳魅力城市的頒獎辭

大慶市把建設優美的城市環境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任務,著力打造黑龍江省西部區域中心城市、生態園林城市。

  五月的大慶,草木勃發,生機盎然。鑽塔旁、油井邊、社區裡,四天的采訪所到之處無不吹拂著和諧的春風。

  優化生態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邁入龍鳳濕地,就能聽見眾鳥翱翔競相歌唱;泛舟進入腹地,羅紋鴨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水禽成群結隊的就在近旁嬉戲,毫不介意人類的進入。

  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大慶市的城區中,是國內唯一的城市濕地。這裡棲息著76種鳥類、45種魚類。其中,國家I級保護鳥類就有5種。丹頂鶴、白鸛、天鵝等珍稀鳥類都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大慶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全國惟一位於城市中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龍鳳區副區長孫琦告訴記者,該區成立了專門機構對濕地進行保護,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這片濕地。隨著保護力度的加大,這裡將成為大慶及周邊地區的環境教育基地、生態示范基地。

  近年來,大慶市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生態環境,強化『圍湖造城、圍林造城、圍草造城、圍濕造城』的理念,加大『淨氣、治水、還林、復草』力度,相繼實施了『百湖治理』工程、『碧水工程』、『藍天工程』等環境改善工程,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01年,在全國內陸城市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稱號;2004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示范獎。

湖在城中,城在綠中。經過多年建設,大慶市已成適宜人居的北方生態園林城市。

  城市綠化覆蓋率39.2%、城市污水處理率100%、環保投資指數2.08%、空氣污染指數98.36%、煙塵控制區覆蓋率100%、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空氣指數353天達到優良......作為仍處於轉型期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大慶來說,2006年的這一組數字背後承載著大慶人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做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在鹽鹼地上搞綠化難度超乎想象,常常是『栽一片、死一片』,出現『活人栽死樹、死樹氣活人』的狀況。為此,大慶人改變思路,采取買土栽樹種草、換土養護等方法搞綠化。三年來,建設生態園66個,新增城市綠地2600公頃。投入增加百倍,換來了油城人的滿眼綠色。

  談起生態環境的改善,兩則順口溜兒印證了變化之巨大。以前人們念叨著『有女不嫁石油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轉,抱回一堆油衣裳』,如今則變成了『生產生態兩手忙,植被恢復記心上,油城產油不見油,姑娘愛嫁石油郎』。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慶如今呈現出了一幅『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和諧自然畫卷,一個湖在城中、城在綠中,藍天、碧水、綠地相互輝映的適宜人居的生態園林城市赫然屹立。


  地企和諧共譜大慶發展新篇章

  5月19日,采訪第三天,恰逢大慶市開展整治市容環境衛生『百萬市民大行動』,政府領導、石油石化企業領導同市民一起當起『義務清潔工』,美化家園,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做貢獻。不分企業、地方,全體市民做創建文明城市創建的主體,『人人塑造大慶形象,人人創建文明環境』。

  大慶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先有企業、後有城市。中直石油石化企業經濟總量佔全市的比重超過75%,職工及家屬佔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地企關系成為大慶最大的生產關系。『關系搞不好,大家挨板子』,『地企和諧,共建雙贏』。在經歷過短暫的摩擦後,地企達成共識:共舉大慶旗,共創大慶業。

2001年『因油而興』的大慶在全國內陸城市中第一個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榮譽稱號

  大慶市乘風街道辦事處轄區人口12.9萬,90%為油田職工及家屬,駐區石油企業84家。街道把為企業做好服務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樹立企思我想、企需我為、企求我應、企困我幫的服務理念,切實為企業的發展解除後顧之懮。為了使職工安心油田工作,每個社區都成立了社區學校,學校放假,社區開學;社區文化向企業延伸,到企業慰問演出;開展街企共建美好家園活動,增進街企感情。

  地方服務企業,企業支持地方。大慶市與油田企業確立了『大事共商』機制,形成了『責任共擔、穩定共抓、城鄉共建』的局面。地方始終把支持石油石化企業穩定發展放在首位,竭誠搞好服務。企業始終把帶動地方經濟、建設美麗城市、造福職工群眾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三年來共投資40多億元進行城市和生態建設。

  從創建『百年油田』,到做強石化產業;從外圍小油田開發,到工業園區闢建;從修路架橋,到飛機場興建;從新城區開發,到新農村建設;從促進就業再就業,到維護企業社會穩定,地企和諧、攜手同心,成就了大慶近年來的飛速跨越發展。

  地企和諧團結,是大慶發展之根、穩定之基、人民之福。

  以人為本 和諧大慶建設結碩果

  近年來,大慶市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發展經濟,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健全社會保障機制,為市民營造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隨著城市吸引力的增強,大慶市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為解決外來人口的居住問題,大慶市按照『戶型可以小、功能不能少、環境必須好』的標准投資2.2億元興建利民苑小區,以低廉的價格出租給外來工,解決了1779戶外來工和低收入家庭住房難題。來自安達的張書清一家租住7號樓1單元102後,把孩子送進了小區的幼兒園,自己安心開了一個理發店。原來在安達的時候,每月的收入也就500元左右。如今,孩子在享受良好教育的同時,自己的收入也翻了翻。她說,小區環境好,各種配套設施都不少,住得很舒心。雖然是外來工,但是我們也享受到了大慶人的待遇。

近年來大慶市大力推進生態建設,改善環境質量。

  引進提昇大學7所,提昇建成省級示范高中10所,高校擁有量和基礎教育質量位居全省前列;疾病預防和救助網絡覆蓋城鄉,大病救助全面啟動,三級醫院領辦社區衛生模式全國推廣;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城鎮登記失業人口再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完善『七位一體』綜合救助體系,全省率先啟動農村低保,城市養老、失業保險金發放率和低保覆蓋率達100%;城鎮人均住宅使用面積23平方米,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791元。大慶人充分享受到了和諧大慶建設的豐碩成果。

  油城五月,書香撲面。2006年啟動的『書香大慶』全民讀書活動結出累累碩果:在城市,市民選書、購書、讀書熱情空前高漲,市民素質得到提昇。在農村,486個行政村創辦了486個『農家書屋』,農民有了讀書學習的場所,學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風。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近年來,大慶相繼啟動了大慶書苑、博物館、大劇院、科技館、青少年宮等43項大型文化項目。陸續開展『書香大慶』全民讀書活動、『禮儀大慶人』主題實踐活動,湧現出了《鐵人軼事》、《共和國不會忘記》等一批文化精品。建成開放鐵人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學習、研究、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掀高潮,豐富了城市文化底蘊,為和諧大慶建設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氛圍。

  和諧大慶處處演繹著和諧。2005年3月27日深夜,一場20年一遇的暴風雪突襲大慶油田,造成電力系統大面積癱瘓,公路交通嚴重受阻。凌晨3點,在被阻斷的公路上,到處是油田乾部、員工徒步趕赴工作崗位的身影,無一人脫崗。2萬多名乾部員工僅用79小時,2萬多口受災油井全部恢復生產。

  如今的大慶,鐵人精神的無私奉獻與市民安居樂業享受美好生活和諧融合,創建百年油田與實現城市科學地可持續發展和諧融合。大慶,一座英雄的城市,一座美麗的城市,一座輝煌的城市。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