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電 阿什河,孕育了金源千年文脈,曾慷慨地賦予了沿岸居民淡定富足的生活。然而,由於愈演愈烈的非法采沙、肆無忌憚的水污染,使她面目全非。
入江口『第一人家』:『河水臭了,魚少了』
23日上午,記者一行來到道外區阿什河入江口,河水烏黑渾濁,發出的臭氣蔓延約一公裡。沿著河岸前進,岸邊漸漸綠了起來,一個小茅草屋出現在視線之中,這就是人稱『阿什河第一家』的趙家。
趙家位於阿什河入松花江的三角地上,距離房子20米處的岸邊泊著20多艘漁船。房子的主人是62歲的趙玉福和他的老伴,趙家從祖輩開始就是這裡的漁民了。
記者和他提起往事,老趙顯得很興奮,他說自己曾捕過一條54斤重的『大懷頭』。每到夏天,他都會挽起褲腿下水捉魚。因為水裡是柔軟的沙子,踩在上邊舒服極了,覺得口渴就用手捧口河水喝。老趙嘆息:『可如今,水裡是齊腰深的淤泥和從上游漂過來的各式各樣垃圾。我捕魚的時候要隨身帶著礦泉水。』老趙的妻子說,過去他家有道名菜叫『河水燉河魚』,如今這道菜沒法做了。
三道滾水壩,將讓阿什河起死回生
在阿什河入江口,記者采訪了道外區水務局局長肖景寶。他介紹,去年哈爾濱市進行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專項行動,95家非法采沙場終於被全部取締。
為了恢復阿什河生態環境,市清理整治阿什河流域非法采沙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在阿什河下游地區建立三道滾水壩。第一道滾水壩位於阿什河入江口300米處,建成後這裡將形成一個佔地面積8到10平方公裡的人工湖;第二道滾水壩位於阿什河先鋒路段100米到200米處;最後一道壩位於『義興泉』,建成後將形成一片濕地。市整治辦還將在兩岸堤防迎水面種植寬50米,背水面種植寬200米的防護林帶,在哈爾濱市區東部形成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
采訪將結束時,記者問老趙,河水污染成這個樣子,為何他們不搬走。老趙告訴記者,政府下決心治理阿什河,總有一天河水會變清,沿岸的草會越來越多,『河水燉河魚』也會重上餐桌。
老趙的希望,代表著哈爾濱人的心聲。